家有两个男宝,暑假决定给他们报一个运动课程。
选来选去选了羽毛球,一是羽毛球日常也可以打,趣味性高;二是他们姥爷是羽毛球高手,练会了还能跟姥爷对打练习,三是羽毛球要抬头、挥手、看球,对于日常经常伏案看书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这周一上午开始上课,每次课两个小时,对于平常缺乏运动的孩子们来说,确实是个挑战。
这时两个孩子不同的特征就显现出来了----哥哥生性温顺、自尊心强,一把他丢到球场里,虽然也不太情愿,但马上就能跟着指令走,而且一板一眼地认真练习;弟弟身形偏瘦,面对陌生环境容易害羞,一看到要各种跑跳,就缩在后面不愿意过去。
第一天怎么做工作,弟弟都不愿意下场,哥哥则很认真地完成了训练。最后一个环节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扔球游戏,哥哥回来跟我说虽然很累,但是那个游戏很好玩,他觉得很开心。我很欣慰,因为哥哥会在生活中找到好的一面,发现生活的小确幸。
第二天,因为头一天晚上跟弟弟做了约定,不断地夸他,说他特别适合打羽毛球,因为手长脚长,因为反应敏捷,因为跳跃能力强。第二天他终于下场了,虽然看得出来不太情愿,有点累,但还是坚持了下去,不出意料的,虽然弟弟是第一次打,但打球的球感比哥哥还要好一些。
第三天,弟弟说什么也不愿意再下场打球了。用夸奖和鼓励的,不行;用强硬的硬塞他上场,也不行,就杵在场内哭。说好的上完三天课去做陶瓷,上完三天课奖励玩具也都忘到了九霄云外。就连教练亲自跟他说可以用不那么累的方式带他练,也不行。
这时候感觉有挫败感的是我,而不是他一个连一点点累,都不能坚持的孩子以后还能够做什么事情呢?也许为人父母就是很容易把孩子的一点小问题都延伸到他的未来等当下,真的让我有很强的危机意识。
于是我发了一个求助圈,征集解决方案,朋友们也都出谋划策----有让我实行奖励制,有让我多试试别的球类找到他的兴趣,有让我给他多看看比赛视频,还有让我找一个漂亮的女队友跟他一起练。
最靠谱的还是一位亲子教练亮光姐姐,她主动跟我聊了半个小时,跟我梳理了日常跟孩子沟通的习惯,定下了下面三个可以在日常带娃时注意的方向:
1、建立规则感
回想我们家跟孩子的交流方式,更多的是温和,给了他们很多无条件的爱,但缺了一些规则感。这也就让孩子在“必须”要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想办法“逃跑”。
之前开家庭会议制定过家规,应该同时设立监督机制,父母言传身教,把规则感树立起来。
2、培养抗挫力
相比来说,弟弟更不喜欢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但不去学不去练,哪里会有擅长的事呢?
家里买过一套书,里面有《输不起的莎莉》《蒂比试一试》都可以拿出来跟孩子一起精读,多提问,多问感受,还可以做角色扮演,让孩子真正明白一些道理。
同时。也要继续#每周征服一座山 计划,让爸爸也多多参与进来,给孩子力量。
3、社交表达力
说到我家两个在幼儿园中小班都有很长时间的分离焦虑症,她说其实可以更好去锻炼孩子的社交表达力,比如父母多带孩子出去,示范结交朋友;或者创造一个环境,让他去招待客人;也多多鼓励他在学校争取做事情,向老师表达想法。
聊完,感觉也没那么焦虑了。让孩子打羽毛球,目的是想培养他的运动习惯,锻炼他的体能,如果真的还不想学,那就换一个方式吧,他说他喜欢跳绳,就从#每天跳绳三百下 开始,带着孩子去坚持做一件件小事,从中一起获得力量。
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多反思自己,从改变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