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快工作结束了,又到了写各种总结的时候。怎么写总结,才能写出价值感?接下来,分享一下人民日报李智勇老师的几个方法。
什么是亮点?
我们写总结常犯的错误就是今年和去年的差不多,都是那些事,看起来没有新意,这就失去了总结的意义。
第二个容易犯的叫“事无巨细”。我们越是想呈现价值,越是不能什么都往总结里放。因为上级看你总结,不是来检查工作量的,而是要看你从目标出发的能力,看你的优先级意识,看你对工作的分析复盘能力。
所以,工作总结不是你干了什么,也不是100%执行,需要的是增量信息。
增量,无非就是三层:事实增量、方法增量、价值增量,也就是你给组织提供了什么新方法和新经验。
去哪找亮点呢?
找三类信息:事实增量、方法增量和价值增量。
先看事实增量。
你可以找这三种事实放进总结:
第一,新目标。同样是做党建工作,上一年的目标可能是夯基固本,今年的目标就变成了打造品牌,那相应的工作重点也会发生变化。
第二,新事件。同样是完成一个方向的目标,那我今年做了哪些新事儿去完成它呢?比如,在打造品牌上,我积极在内外部媒体宣传、发表论文、制作专题片,就是今年的新事件。
第三,新成果。同样是要带团队里的新人,你去年写的是“我辅导了三个新人”,今年就可以细化成果:“今年我辅导了三个新人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客户经理,充实了人才梯队。”
再来看方法增量。
李智勇老师推荐了一个写作方法,叫“新旧对比法”。先说旧的做法有哪些问题,再来强调新做法的好处。
比如,我们一般人写经验是:“我启用了新的流程,这个流程是......”只是陈述了新的事实是怎么发生的。如果我们用新旧对比法,你可以这么来写:“旧版流程,出现了增加基层人员负担的情况”,这是旧的问题;“新版流程按照标准分成三种情况,可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这样写,就容易突出工作的价值。
在这儿,我想大家一句:千万别觉得总结经验很难。每个人的工作里其实都有经验,可能只是你还没有挖掘到它。经验就藏在工作发生变化的地方。工作里的任何一个变化,都可能是因为解决了一个新问题,值得被总结。
最后看价值增量。
这部分可能是找增量里最难提炼的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落实战略的方向。你做的工作和公司的大目标有什么关系?你落实了公司的哪一条战略目标吗?
第二,打开思路。你做的工作补齐了公司的哪些新思路?解决了哪些没有解决的新问题?
第三,外部影响。你的工作影响了公司其他部门的其他人或者其他业务吗?干得好的事儿有没有起到榜样的作用?没干好的事儿有没有起到避坑和教训的作用?
怎么突出亮点呢?
李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叫“标签化写作法”,就是把你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工作意义打包,打上一个标签,取一个好记忆的名字。
他举例说,财务人员通常会写:做好财务材料报送过程的管理工作,保质保量。
用上标签化可以怎么写呢?用“进度条管理法”报送材料,提前管理过程,提效15%。
第一步,抓特征。报送材料,这个工作的特征就是“过程管理”。
第二步,放大特征。非过程管理的方法就是到点了才问你“工作做好了没有?”这样的管理方法没有容错度;过程管理法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以天为单位检查,看进度是否正常,像一个可视的进度条一样,及时调整节奏。
第三步,命名特征。你可以用“进度条管理法”来称呼这个新的工作经验。
以上就是我们找亮点、命名亮点的工作总结方法,提升工作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