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入门》第二章2 内驱力
先熟悉一下上一节讲过的内驱力二分法:性驱力和攻击驱力。性驱力不是ONLY性有关的活动。而是一切和快乐有关的活动。攻击驱力是攻击客体或者自体的动力。
这一节分别讲一下两种驱力的特点。
首先讲性驱力。因为这个是佛洛依德很早确立,已经得到充分证实的假设。
精神分析假定这些本能力量在婴儿时期就已发挥作用,影响婴儿的行为,并且要求得到满足。这些本能力量最后变成给成人带来幸福以及痛苦的性欲。
证据有三:
1,对儿童直接的观察。(包括谈话和观察)
2,观察婴儿性欲的表现及其意义。
3,对成人的分析。
(具体证明过程大家自己看)
下面介绍一个名词:图式化序列。
图式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对刺激的反应模式。
图示化序列:就是一系列的对刺激反应模式的集合。图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是连续谱,不间断的发展变化。
生命的第一年到一年半, 婴儿主要的性器官是嘴,唇以及舌头。
生命的第二年到第二年半之间,肛门又成为性紧张和性满足的最重要的部位。
随着生命第三年的到来,性的部位开始转向生殖器。
儿童性的表现除了上述三个主要阶段外,这时期兴趣里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其中之一就是窥视的欲望。同时还表现出窥视的反面,即裸露的欲望。
夏天到了,大街小巷的吊带长腿们是不是也是裸露的欲望的表现?那么她们是不是也有窥视的欲望呢?或者会不会是她们儿童时期的窥视欲望的固着呢?
按照图式序列,儿童正常发展的话,会在不同的阶段满足性驱力的客体和方式会有不同。
口欲期,肛欲期,性器官期。客体或者满足方式分别是:乳房,粪便,性器官。
从心理能量理论的角度来看,先前阶段灌注到客体或者满足方式的力比多会逐渐脱离出来,并转向下一阶段的客体或者满足方式。心理能量从一个阶段转投向下一个阶段的时候,会有残留。这个残留叫做:固着。残留的量多了就会引起成年后的病理现象。
力比多除了固着还会倒退,这种倒退称为:退行。退行到让自体感觉舒服的时间点的行为模式上。
还有一个名词叫做:自我情欲。
就是如果一个婴儿不能经常吃到母亲的奶,就会吸允自己的拇指,这种通过自身去满足性需要的能力称为自我情欲。
这种情况容易使儿童与外部现实世界脱离,造成对自己的兴趣过分集中,甚至唯一独占排斥其他,产生像精神分裂症那样的严重病例表现。
(听起来这种表现像是自恋受挫之后的封闭状态。或者回避性依恋与外界脱离关系的表现。)
接下来讨论:攻击驱力
攻击力的表现和性驱力一样,有固着和退化的能力。也有从口向肛门向性器官转化的序列。
性驱力的释放能得到满足或者快乐。
攻击驱力的释放能得到什么,还没有定论。
果然,对性驱力的研究要比攻击驱力的研究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