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大雨如期而至,下班回家路上,一手撑伞一手提着长裙的我在大雨中疾步前行,走在电闪雷鸣和滂沱大雨之中,心中怀有忐忑和小小冒险的兴奋,并突然迎来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明澈——关于工作,最近在写一个新的科教电影剧本,资料搜了好几万字,还是不知道如何下笔开始写,最纠结的是开头,怎么说呢?
呃……答案从雨中传来,一如远方的消息:
电影创作这件事换成白话就是: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有了这个开头,听故事之人就有了对结果的期盼,听完你的故事之后,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反应,是感觉这个故事很精彩还是索然无味?这样的判断取决于两个维度,一个是故事本身,一个是讲述方式,这是两种体验,它们互相衬托,互相成就。
故事本身的内容,相对来说是固定不变的,日光底下无新事,所有故事的冲突和戏剧不外乎人的七情六欲在这个世界横冲直撞;
而讲故事方式的好坏,就有千千万万种说法了,因为讲的方式因人而异,更何况这个方式要使用视听语言,这就涉及到了画面(美术场景+演绎故事的演员容貌+摄影画面构图)和声音(背景乐/环境音+台词),这些可以被叫做讲述故事的氛围,如果讲故事的人正坐在你对面,那你们所在的地方是村口大槐树下,还是在城市霓虹街道的十字路口?都会给你对这个故事的体验掺杂些许额外的认知,涂上一层不一样的色彩。
作为讲故事之人,如果你的故事不够离奇不够精彩,你可以通过讲述氛围来加强听众对你故事的记忆,比如使用与故事本身气质相似的形式讲述,关于这一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摆渡人》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雨中氤氲、灯火阑珊处,是最适合痴男怨女互相纠葛、情爱绵延的,而阴雨缠绵、光怪陆离的世界,也很难会迎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而最近看的日本电影《六十岁的情书》《四月物语》《不求上进的玉子》,故事本身真的是一个淹没在尘埃里的事件,但通过故事讲述者的加工,却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讲述者一副云淡风轻,听者则早已暗潮汹涌,真真做到了润物无声。
一辈子的事情可以浓缩成一部九十分钟的电影里,几句话就能说完的一件事可以讲上九十分钟,这里面无不囊括了所有可说不可说的技巧和节奏。
不止电影啊,从故事说起,我进而想到了用其他形式讲故事的载体:先是明确讲故事形式的《十日谈》、《一千零一夜》,以及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所有的我们可看可听的作品甚至包括现今充斥网络的各种八卦新闻在内,都是创作者坐到我们对面,要讲一个故事给我们听,至于是浓墨重彩还是轻描淡写,就像下一颗巧克力的味道,我们永远无法猜到
所以,电影的艺术,是不是可以说是故事讲述方式的艺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