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追求公平正义的面前,我们追求的是应该是这样的完美理想应然状态,还是接受实际如此的实然状态?
罗老师没有忙于回答,而是继续引入一个古希腊伟大的悲剧作品《安提戈涅》。故事简单描述起来,就是取代旧政赢得王位的君主克瑞翁,将逆党暴尸荒野,并下令谁埋葬他,谁就会被处以极刑。逆党有个妹妹叫安提戈涅,遵循了天道埋葬了其哥哥,于是被处了死刑。闻知安提戈涅的死讯后,她的未婚夫也就是克瑞翁的儿子选择自杀殉情,接连导致克瑞翁的妻子也随之自杀。最终克瑞翁成了孤家寡人。
“《安提戈涅》的隐喻成为自然法学派与法律实证主义之间论战的经典, 它也启发了后世许多的大哲学家, 如黑格尔、克尔凯郭尔、科利和德里达。”显然罗老师知道这个故事,不是从其他地方,而是追随大哲学家法学家的脚步寻找到这里。他深刻意识到故事中所展现出来的应然与实然的冲突与张力。
在这个故事里王法对应的是当时的法律是实然正义,而为兄长埋葬是天道是应然正义。罗老师没有明确指出,但其实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当这二者冲突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
罗老师强调应然正义是法律永远追求的客观存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当法律朝着应然正义走,我们应该严格服从自由批判,而如果法律严重背离应然正义,我们就无法尽到上文的义务,但我们是本着最大的善意发出批评。这种行为恰恰能将我们从前面三种存在缺陷与遗憾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不以黑为白,不自居真理,坚守正义道德,抵抗不义的命令。
文末,罗老师引用保守主义先驱伯克的话,再次告诫大众,拒绝伪善,永远心存盼望,永远相信正义从未离开,正义是我们永远前行的方向,不悲伤,不抱怨,不咒骂。
或许我们在网络上遇到很多热点事件,例如在遭遇最近上海防疫之战中出现的漏洞,弊端和焦灼不安的情绪之时,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并实践罗老师文章最后的期盼,用微小的爱心和最大的善意去改变那些不公平的事,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