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面的高宅子
作者:岠山剑客
年轻人说对象,有媒人挑选合适的给牵线搭桥,多虑的家长就会叮嘱媒人一句:你可得给俺小孩介绍一个老实巴交的老户人家。
老户人家,是什么样子的人家?
请允许我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这个名词,所谓老户人家大概就是村庄上德高望重、家风优良,有素养,品行好的人家,可能是这个村子的土著,祖辈在这里生活几百几十年了,一直以来名声好,大家没有坏话的。
想我在二十多岁别人给说媳妇的时候,也曾经有电话打到我的单位,问我的家庭怎么样,当时我的领导就是语重心长地对人家说的:“他们家可是老户人家。”
老户人家是什么样子的?
好像没有特殊地标签注明这户是老户人家,那户不是老户人家,全靠人们口口相传的美名,无法用具象来表现的吧。
但是也未必,如果你到过苏北邳南,从一个村子的地理位置上或许能够发现一些端倪来,最起码可以判断出哪一处人家在这村子里居住的时间比较久远。
在中国,很多的村子是这个样子的——村子里绿树环绕鸡犬相闻,每个村子里面都会有一处汪塘,汪塘的面积有的是一亩两亩,有的是八亩十亩,都是死水的汪塘,全靠地下泉涌上来的水或者天上降落下来的水让汪塘展映清波,这些汪塘有的在村子的中间,有的偏居村庄的一隅,汪塘里面多用来养鱼。只要有汪塘的地方周边都会有高高的宅子,宅子上住着人家,有的高宅上住着三户五户,有的高宅上住着十户八户,更有宅子高大广阔的,可以住上三四十户人家,住整个村子的人口。这些高宅子垂直距离平地上有的是一两米高,有的是三四米高,面积都是成百上千个平方,宅子地基的规模要看它旁边的汪塘的大小。
有的高宅子历史应该很久远了,说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点也不为过,2015年的时候,邳州南部新河镇的煎庙村拆迁的时候要将整个村子的高宅子全部夷为平地,变为农田,在平整一处高宅子的时候从宅子底下发现一处连室墓穴,墓室保存完好,从未被盗掘,从墓室里面出土了造型精美的皇室金五铢钱和鹦鹉螺杯等陪葬,专家鉴定说是西晋贵族或皇室的墓穴。正是因为这处墓室上面的高宅子上居住了人家才让这处墓室保存完好,从未被盗掘,原先居住在这里的人家已经保护这处墓穴达两千年的历史了,只是时光变迁,后来的人根本不知道高宅子下面还隐藏着墓穴。而在这处墓室遗址的旁边,就有一处汪塘。
我们几乎不用费什么脑细胞,就可以想到这些高宅子都是住在这里的祖上人家从旁边的那个汪塘里面取土垫出来。
这样看来还是有一点震撼的——在全靠手挖肩挑的年代,在没有任何机械帮助的年代,我们的先人们就用自己那柔弱的肩膀一泥包一泥包,一筐头一筐头地挖、运送,硬生生地垫出了高高在上的陪伴几代人成长的宅子。这绝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劳,它是长年累月积累出来的,岁月沧桑流转,星转斗移之后,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先人们披星戴月营造家园那辛苦劳动的场面,他们拥有的是用自己勤劳的汗水安居乐业朴素情怀。
邳州南部几乎每个村子都是这样的,村民们筑土而居,村子里清波荡漾。原因当然和这里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这里现在是黄墩湖滞洪区,历史上每次有大的洪水都会将这里的平地淹没,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的大运河的河道上曾经有一处叫“猫窝街”的地方,当年常驻人口达到三四千人,常常是夜来舟船十里,晨起千帆竞发,但是因为地处运河河道中央,这里每年汛期来临都要遭受洪水的冲击,造成严重的损失,后来乡民们为了躲避水患,就搬离了猫窝街,搬到了距运河更远十里八里的地方聚居,猫窝街也变得荒凉,没有了生气,渐渐地就沉入了水底,一方繁华之地就成了运河两岸人们口中的传说。
直到现在,村民们会将自己种的田园成为“湖”,东面的田地叫东湖,西面的田地叫西湖,南面是南湖北面是北湖。
面对常年水患的环境,乡民对水患自然警醒,他们聚居的村落最先要防的就是洪水,这就是造就现在各个村子里都有高宅子的原因,家园变沼泽当然不是乡民们的愿意看到的,恶劣的生活环境逼着先人们要将自己的家园建得高高在上,以免被洪水损毁。
小村里的高宅子,成了这个村子历史的鉴证,高宅子上的每一方土,每一棵老树,每一间斑驳的土房子,都镌刻着的是这个村子厚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