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使人明智。如果撇开历史单读鲁迅的文章,我们很难理解鲁迅所谓的犀利和刻薄。记得《我是演说家》里有一期有个演讲者说:孔乙己执着于茴香豆的茴的几种写法怎么了?!我们应该敬佩他严谨认真的态度。演说者为孔乙己伸冤。在当下这个和平盛世读《孔乙己》似乎这个迂腐老头真不至于被口诛笔伐,但是有人忘了他生活在民国时期,生活在北洋政府的领导之下,生活在我们的国家岌岌可危之时,也正是新旧文化之争的档口。在当时那种境遇中的孔乙己对“茴”究竟有几种写法的执念堪比“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回看百年,如果当时没有《狂人日记》、没有《药》、没有《阿Q正传》、没有《孔乙己》,没有这些为新文化运动、为新中国诞生呕心沥血、挥洒青春、无畏献身的革命先烈们,那今天的我们或许还离白话文很远,还在动荡不安的世界里颠沛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