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同事赵伟宏老师的朋友圈里,看到她贴出了一张截图,是她曾经的学生杨洋给她的留言:
“老师,我是杨洋,我今年去新疆当兵,今天出发。左思右想,还是想和老师说一声,杨洋已经长大,可以保家卫国,担起肩上的责任,不负青春,不负您。谢谢老师对我的培养。”
在朋友圈里,赵老师欣慰地回忆起杨洋在学校学习时的片断,感慨教师职业的感动与幸福。读这段留言,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青年的意气风发,看到了一群青年的郑重与力量。我没有教过杨洋,但我认识这个孩子,一个很善良、很正直、很有责任感的孩子。那时,每次见到他,他都会问候“老师好”。能够看到一个孩子的成长,与有荣焉。
这也让我想起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记后,身上仍留下来的东西。”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心灵的教育、精神人格的影响。
回忆我的学生生涯,在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我遇到了赵慧菊老师。她那时刚刚高中毕业,又温柔又漂亮,还会弹钢琴,我对她的崇拜就像魏巍崇拜蔡芸芝老师。赵老师曾经把我们带出教室,在田野间踏青,在树荫下上课。风吹过,树叶哗啦啦的响,像热烈地鼓掌。长大后,我也成为老师,曾经在一个叫邢寨的小学支教。初春的日子,我带着学生去田陌间寻春。回来时,孩子们手里都握了一把漂亮的野草花。
那时,我想起了赵慧菊老师。是赵老师教我认识到了自然的乐趣和美丽,这是我审美的基础,也是我回忆时愈加热爱生活的原因。
在初中三年级时,我遇到了教数学的李书楷老师。李老师开朗豁达,从不掩饰自己的不足。一天晚自习,我请教老师一道数学题。李老师当时没有解答出来,就对我说:“咱两个都思考这道题,明天上午我给你答案。”第二天,当我告诉老师我解出了答案,李老师竟像个学生似的,兴奋地说:“给我讲讲,给我讲讲,我还没找到解题思路呢。”
毕业后,我回母校看望老师,李老师特意嘱咐我:“素贞啊,你小着呢,学习上可不要止步啊,你看我快50岁了,还在上函授呢。”从李老师这里,我感受到了他的好学与谦虚,也感受到了他对职业的忠诚。后来我坚持自学考试,先后获取了专科、本科学历。这是我心中的执念,如果不,我会愧对老师对我的教育。
现在,作为教师,我从教已经32年了。32年,除了学科知识,我给予学生的还有些什么呢?我们,能给予学生的还应该有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