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我们承办了一场主题为《立足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区级小学数学第二学段主题教研活动,4月16日上午,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在南师附小仙鹤门分校举行主题为《让“学习力”生长看得见》的数学教研活动。因为两次活动的主题都与“学习力”相关,于是,便安排好工作前去学习。因为学习,所以产生了一些问题,然后又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一些认识,特记录如下,以求教于大方:
【问题一:学习力生长与学习力提升什么关系?】
这两次活动主题的核心词都是“学习力”,那么,什么是学习力呢?在为承办区级教研活动做准备的时候,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学习力是综合学习能力的简称,是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重要课题。它是人的大脑所特有的一种潜能,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效力、学习毅力、学习创新活力和学习潜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人发展的基本动力和重要标志。
学习动力是学习主体进行学习的原动力,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是学习力的方向,属于学习动力系统。学习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实际本领,包括基本学习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分科学习能力等,是学习力的基础,属于学习能力系统。学习方法效力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指通过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的效度,包括基本学习方法、现代学习方法、分科学习方法等,是增强学习力的条件,属于学习方法系统。学习毅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学习意志品质,包括自觉学习毅力、自制学习毅力、坚持学习毅力等,是增强学习力的保障,属于学习情意系统。学习创新活力是把创新的方法寓于学习过程中,实现以创新为目的学习活动,包括学习创新意识、学习创新思维、学习创新方法、学习创新能力等,是学习力的精华,属于学习创新系统。学习潜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被激发的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音乐能力、数理逻辑能力、空间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识能力、自然观察能力,是学习力的核心,属于学习潜力系统。
学习力的生成是动态发展的,包含复杂的自然成因与社会因素。自然成因与人自身紧密相关,是学习者固有的属性,而人脑作为思维的第一载体,其发展状况对于人的学习力提升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上述“学习力的生成是动态发展的,包含复杂的自然成因与社会因素” ,可以看出“学习力的生长”及“学习力的提升”都在不同年龄的学生身上发生,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发生。当活动主体锁定第一学段、起始年级的学生,于是便有了“让学习力生长看得见”的努力;当活动主体锁定第二学段、即将升入中学的学生,于是便有了“立足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实践。
先因学而生惑,再因惑而求解,在求解的过程中,学习便发生了,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效力等学习力也得到了提升。此为让学习力的提升被自己看得见。
【问题二:学习力的生长和提升能否短时看得见?】
学习力的生长及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时间予以保证,因此,有一个问题便接踵而至----学习力的生长及提升能否短时内,即一节课内就能看见呢?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让学习力生长看得见》,活动的形式是课例展示+主题讲座+沙龙研讨,于是参与活动的教师便自然而然期望能够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学习力的“生长”,看到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看到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故,既然活动主题确定为“让学习力生长看得见”,则就会让参与活动的教师能看得见。基于对活动主办方及承办方的信任来看,学习力的生长和提升应能短时看得见。
【问题三:如果学习力的提升能够短时看见,可怎样让他人看见?】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习力的生长及提升在课堂上被听课教师见到呢?
这里,张齐华老师在沙龙研讨时,提到的、引领学生对比反思的方法,易于操作,值得借鉴。具体来说,也就是改泛泛地说想法为先总结他人发言,再生成自己想法,由此借助横向参考,经由纵向对比,看出前后变化,从而看到生长。这个做法看似“小”,但却极好地回答了“让学生学习力生长在课堂上即能被看见”的问题。
由两次主题相似的教研活动,生出一些想法,再学到一些做法,此为让教师学习发生,让教师学习力得到提升。我想,这正是主题教研活动之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也是教师个体对于教研活动上述意义的自觉转化,正是一种学习力。
有些自恋,请您一笑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