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考试回来后,我认真思考起自己未来如何才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考虑了两三天,就跑去报了心怡的导师班。
感觉一路,马不停蹄。
那会儿,中心的老师告诉我导师五班已经开过茶话会了,但正式课程还没开始,我还来得及赶上。
心里就有种,“巧了”的欣喜。
第一阶段,上欧文·亚隆团体体验。从我报名后的第一个周一开始,每周一次,我满心期待。
先前在BYM听简里里和峰哥分享亚隆的《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时,对亚隆就产生了好感。后来自己买了书,便觉更受鼓舞,对亚隆喜欢得不得了。
5月27日晚上,第一次团体课如期而至。
虽然能感受到这次体验中,很多人带着防御来了又走,可我依然感觉值得。
大概是第一次在身边,接触到这么多同样热爱心理学的人,那种场动力,让我感到兴奋。
第二次团体,没有太大进展。尽管不太冷场,气氛也都ok,可我依然感到很多人的心都站在团体外小心试探着又或者观望着,尽管他们一个个淡然坐在圈内,也说着听起来彼此关怀的话语。
而我因为脑中翻来覆去考虑了很多话不知道该不该说而内耗太多,使得我在第三周记起晚上要上团体课时,忍不住想要退缩。
可我终究,是那个很容易说服自己的人呀。比如“也许那只是一种错觉。”“也许都还在小火慢炖,慢慢就好了。”“也许,今天会有意外惊喜。”and so on……
所以,我还是去了。在一如既往的雨天里,没有迟到。
第三次的团体课最初,我又陷入想发言,却终究带不出自己的议题;分享感受,却始终只讲那些让自己看起来一切都挺好的话语死循环中。
庆幸的是,我都还接纳自己。
做不到不带防御,那就这样吧。
A组的我们,怎么开始,又怎么结束的,我都记不太清楚了。
依稀记得某些成员打开心扉的样子,闪闪发光着。
嗯,人卸下防御的样子,真美。
后来我们退到外圈,变成一个旁观者,听着B组谈天说地。
聊着聊着,礼貌的笑声,变成了静默的聆听,最后竟有人哭了起来。一切的转折,又都那样自然而然。
我心里某些严防死守的东西,好像一点一点被剥开了。虽然是他人诉说着过去、现在、未来。却好似,我的一切不安,都在其中被拥抱,温暖。
最后分享时刻,我谈到了我的这份感受。本以为,依然会带着面具,半真半假地看起来一切都好。可我努力控制着,也没能阻挡眼泪和鼻涕一起奔腾而出。
回家的路上,想了很多。对自己有理解和鼓励,也同样有指责和评判。
脑中那些色彩缤纷的小人打着架,而我却嘴角上扬,似乎又有了参加第一次团体体验前的兴奋与期待。
想起了5月27日那个清晨,醒来前,古风老师在梦里跟我说:“一切看起来冒险的事情,都可能是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