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的少年高举右臂张开手指,然后将手指一个一个收回,五、四、三、二、一。随着屏幕上开始播放制作人员的名单和片尾曲《再见》,台下的人们掩着泪水,献上了长达两分钟的掌声。”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他们今年看过的第一场电影。
在第14届first影展即将开启时,许多青年导演不远万里赶来现场,将自己精心打磨的作品拉上荧幕。许慧晶,带着他的心血,站在了这里。
一个月后,在无数佳作的角逐中,《棒!少年》拿下了本届first影展最佳纪录片奖与观众选择荣誉奖两项大奖,成为本届first影展最勇猛的一匹黑马。
贫困与贫穷
在中国的棒球赛场中,选手总是要比观众要多。因其规则的复杂、场地的限制及价格的昂贵,所以在国内属于极其冷门的一项体育项目。
名为“爱心棒球基地”的场地内,几十个身着棒球服的孩子们正训练着,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着同样可怜的身世。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在这里的理由只有一个——这里每天都有肉。
简陋的场地,寒冷的宿舍,孩子们手上的冻疮,都严苛地考验着这群心智还尚不成熟的孩子们。此刻,带领着他们训练的孙岭峰心里还有一块儿巨石:这里即将拆迁,以后该何去何从?
教练张锦新每晚都要在房间内用机器进行腿部按摩,他的身体已不如年轻时那般俊朗。被孩子们尊称为“师爷”的他,还能教孩子们多久?如果他走了,谁来接管教练的位置?
此刻,导演许慧晶将镜头悄悄地对准了两名少年:
梁正双,球队里的“元老级”人物,是球队的佼佼者。他是第一批被带到这里来的孩子。童年里,他是在大伯的眼中长大的,爸爸从出生起就没见过,妈妈和别人跑了。所以他的性格很敏感、稳重,也相应的没有冲劲。人群中总是一眼找不到他的,他总在某个角落,随便的自己玩着什么。
“有空了去看你。”在电话的末尾,对于远走的亲人,我们总爱这么说一句。大伯临近60岁了,每年就只有默默等待着小双一年回来一次看看他。
对于身世,梁正双的话语冷静得令人有些可怕,这一番像来自地狱般的梵语,竟被一个孩童,在嬉闹中说了出来。
马虎,典型的“刺头”,不遵守纪律,不服从管教,上课吃粉笔头,贪玩成性。因为总爱骂人打架,寝室里没人愿意和他同屋。在球场上,他因为犯错而被训斥,独自一人反省,说自己是条可怜的流浪狗。
马虎自称他是在十字路口走丢了,就被爱心棒球基地的人捡到了。
不管他到哪里,身边总有一群人。
父亲沉迷在直播中,殃殃地唱着苦。他明白自己给不了孩子未来,便把希望寄托在“命运”身上。
少年们汇聚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成绩——而进步着。
在训练结束后,他们站成一排,向着场地致礼。
在一次大会上,“强棒天使队”取得了去美国参加大赛的机会。梦寐以求的机会似乎就在眼前,而不可撼动的命运二字也变得岌岌可危。
理想与人文
教练名叫张锦新,这里的孩子们都管他叫“师爷”。如今他已70岁有余,却还是充满着能量。在他这一生中,培养出的棒球国家级选手不下60位,占据了中国棒球界的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实的金牌教练。此刻,他仍然站在训练场上,浇种着中国棒球未来的“种子”,这其中的辛苦,对于一名中老年人来说,一言难尽。而如今,他的梦想,就是再带领一支球队打入世界大赛。
孙岭峰,爱心棒球基地的创始人。他曾经是中国棒球的国家队队长,后担任江苏棒球队总教练。他说“这些事情无法消耗我的能量”,便创立了爱心棒球基地,为贫困儿童免费提供棒球训练及吃穿住行,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成立基地以后,他从慈善机构和教育局等方面联络上了许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家庭极其贫困、身体无遗传疾病、七岁至九岁之间。”这样的孩子,都在范围之内。
在找到符合条件的孩子后,孙岭峰会主动与其监护人取得联系,并与对方签订抚养协议,免费抚养至十八周岁。
基地的起居等因素都由孙岭峰和几个合伙人共同承担。而训练场的设备由爱心机构或爱心人士捐赠而来。
因为北京建设的需要,他们训练的球场不得不进行拆迁,而孩子们之后要去哪训练,又是一个问题。
40000000贫困儿童
这个标题的意思并不是“中国有四千万个贫困儿童”,而是“对于有贫困儿童的这件事,中国有四千万起。”
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场景,当爱心棒球基地的人将某个地方的某个孩子接走的时候,其他的孩子看着他们,该是多么的羡慕啊。
我多么希望《棒!少年》真的如同影片标语的那样,让那群孩子真的可以“叫板命运。”但我知道他们有一些人长大了后不会被选中作为职业棒球选手,如果你在十八岁时不想打棒球了,想去谋一份新的职业——又有什么选择空间呢?
被选中的人尚且如此,那么那些仍然留守于农村内的贫困儿童呢?他们会对未来与命运有自己的看待吗?马虎原来所在的小学里,有多么多比他还小一些或大一些的孩子们,他们能念书念到什么时候?他们又何去何从呢?
影片的最后,小双得了抑郁症,选择暂时离开球队留在家中陪伴看着他长大的大伯,他大声喊着“大伯,你可不能不要我啊。”那稚嫩的声音多令人心碎啊。
《棒!少年》这部影片因为其小众的因素以至于在影院的排片率极低,票房甚至不如谋流量电影的零头。
严格意义上来说,许慧晶导演并非是沿用传统的纪录片的方式,而是寻求一种“媒体纪录片和独立纪录片,商业和艺术上的一种交互融合”的一种不同于其他纪录片的呈现方式。尽管取得了较高的评价,但票房却始终不尽人意。
在市场和观众口味面前,口碑始终处于劣势。
许慧晶导演在宣发上极力营造一种少年通过棒球比赛改变命运的热血氛围,我明白这是想用商业的宣发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但心里始终有些遗憾。
事实上,《棒!少年》并非是像许多励志作品一般给人以能量和向上的动力。而是更贴近的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切入,这样想的话,影片的侧重点并非是“改变命运”而是“成长”。
在拍摄两年的时间里,马虎从当初那个不听话骂人打架的“刺头”成为了团队里的一把手。小双把钱都给了二大爷治病,避开亲戚们的流言蜚语,自己留在家里照顾孤单的大伯。
他们都见识到了许多人不曾见过的世界,领略过了来自异国却同样具备棒球精神的球手。在电影中,马虎共仰望过三次天空,第一次是塑料袋,第二次是一只海鸥,第三次是一架飞机。我想,尽管未来仍是未知,但他们已不再那么迷茫了吧。
影片的最后,随着小双的倒数,片尾曲《再见》将我的眼泪榨干了,影院里有许多人都没有起身离去,我想他们也在听着歌,体会着这份复杂的感动。
希望您能多留意一下贫困儿童。多一份热,发一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