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简言之,就是套路,就是流程,就是你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先问问自己,有没有什么已经成型的流程。
在思考层级,程序化叫做思维框架,比如swot等程序的思考工具;在执行层级,叫做工作手册;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叫做记叙文六要素,可以说,在任何思考和行动的时候,都已经有或别人或自己已经干过的事情,把所有的循环式、重复式的行为总结成程序,会让思考和行动变的更有效率。
*程序化会增强效率
现在回忆起来,如果刚入职场就有师傅传帮带,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把人生比作未知道路的前行,这个比喻没有错,但是经常会忽略了,其实再未知的道路,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未知的,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谁也不可能走上一条完全未知的道路,没有任何的例外。
既然如此,那么,在遇到未知之前,总归是有些道路已经有人走过了,沿着别人走过的道路走到自己的分叉口,就像在到巨人肩膀之前的那一段攀爬,是有路可循,有章可循,有径可循的。
多学习别人的套路,多收集别人的套路,等于是让自己装上加速的氮气,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的。
*程序化会提升自主意识
是不是会有这样的人,什么事都要问问别人,尤其在办公室的时候,喝口水都要和人说一声,仿佛没有人同意,就无法进行任何的行动。有人说,这是失去自主意识,是办公室权力奴化的结果。在我看来,这其实是没有程序化的结果。
因为没有程序化,他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的人不仅在小事上需要问人意见,在执行任何工作任务的时候,都会不知所措,甚至不敢问不敢说,把好好的活耽误了,把好好的事业耽误了,把好好的人生拖垮了。
但假如,他凡事都从程序化的角度出发,如果公司有规定,那么就按照规定流程办事,没有规定的,自己做主,自主意识就会十分的清晰。
*程序化会提升自我迭代的速度
如果长时间的做复盘就知道,其实自己每天所做的工作,大致都差不多,如果每天都能够按照程序去组织自己的工作,一来能够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二来可以进行比对,对自己的状态进行比对,找出自己进步的空间。
说了那么多,那我们该如何开启程序化呢?简单的三步就可以。
*收集
所有的思维模型其实都是程序,单位的流程也是,甚至领导的要求也是,如果你善于发现,你真的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程序飘荡在你的前后左右。就连我现在写的这篇文章,也是遵循了一个思维模型——“2w1h”。
*把玩
在游戏里,当我们拿到一个新武器的时候,总是要迫不及待的拿出去试一试。同样的,当运行程序的次数越多,也就越熟练,也就越能把握程序的适合场景,毕竟,每一个程序,都有其特有的运行场景,用错了场景,再好的程序也发挥不了最大的作用,甚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把玩的时候,遵循的原则就是演练原则,在《产品思维30讲》里,梁宁把它叫做用户地图,说白了就是实打实的运行一遍,而不仅仅是在脑中,因为大脑强大的脑补能力,会把错漏百出的程序当成完美的。就是要实操,就是要演练。
*调用
讲搜索的老师说,任何事情的第一步都应该是打开搜索引擎;产品老师说,任何产品的第一步,都应该考虑人性;同理,在程序化的生活里,上两步都是程序。
有意识的开展程序,而不是事后才发现自己符合了程序,这就是程序的元认知。
说了这么多,肯定有聪明的读者发现,我根本没有提自己总结程序这件事。因为在程序人生的一开始,就考虑自己总结,是有些好高骛远了,而且最好自己的总结是建立在搜索的基础上的,也就是,别人没有总结过我再总结。其实,除非你走在了某个分类市场的头部,是不需要自己总结的,谨记着,当年微信的头几个版本也和米聊、陌陌非常相似。
过程序化的人生,才会让你享有真正的自由,只有懂得程序化,才会知道程序化的边界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