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阳高照,最高气温34度,一早8点就出发,赶赴嘉兴,与嘉兴的文友进行为期两天的文学交流活动。
路上我讲:感觉好久没有参加这样的活动了,啊有几年?
领队讲:不是去年才去过的杭州、富春江!
我讲:去过吗?我也去的?
小明讲:你怎么没去?
我讲:就是,我怎么能没去?想起来了,我去的!
也实在是现在这样的活动太少了,从前,一年到头忙得很,这个,简书都有记录,常看我简书的小伙伴都知道。说来也真是奇了怪,各行各业都萧条,连这种活动也少了。现在还不能说“采风”,要换个说辞,是“交流活动”。
嘉兴虽属浙江,距离吴江30多公里,是吴江的紧邻。两地方言、习俗都近似,两地文友也常有联系。
记得3年前,嘉兴文友来吴江,我们陪同吴江一日游,这次是回访。
这次我们吴江作协去了16人,以青年作家为主。青年人是希望,是未来,几位陪同的理事会成员都是60-70年老同志了!
嘉兴方面出席的文友都是重量级人物:
嘉兴市作协主席/嘉兴文学院院长:薛荣
嘉兴市作协副主席/嘉善县文联主席:苏建平
嘉兴市作作协顾问:张敏华
著名诗人嘉兴市作协秘书长:尤佑
一个多小时之后到达嘉兴,薛主席和尤老师站在路边等候,把我们带到了文生修道院。
嘉兴文生修道院位于嘉兴市区光明街153号,西临京杭大运河。由法国籍神父步师加兴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竣工。为天主教中国遣使会的唯一总修院,又称总会院。
文生修道院为西式建筑群,有教堂和欧式环楼,总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米。
院内遍植香樟,浓荫蔽日,烈日下走近只觉凉风习习,奈何长脚花蚊子咬的我两腿包!
文生修道院内的非遗展览馆。
嘉兴市文联真是让人羡慕,居然坐落在一座百年历史的民国老洋房里。那老洋房还很有名,叫作高家洋房。可想而知,她的主人姓高。
高家洋房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紫阳社区紫阳街191号,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庭院面积660平方米。
高家洋房原主人高如澧以田产起家,后创办嘉禾布厂,曾为嘉兴县商会会长。当年这幢楼名闻嘉兴,是解放前最宏丽的住宅。
建国后曾做嘉兴新老兵中转站、嘉兴报社等。
历经百年的岁月沧桑,现在看来,还是被洋房的典雅秀丽深深叹服!
嘉兴有一座天主堂很有名,被称为“远东第三大教堂”,位于嘉兴市区紫阳街51号,是1917年由意大利籍神父韩日禄发起并主持修建,1930年竣工定名圣母显灵堂,总占地面积7720平方米。现存文物建筑为教堂及神父楼。
一路走去,远远看到教堂的尖顶,映衬着蓝天白云还有草地,感觉就像是到了欧洲。小伙伴们纷纷拍照。
教堂保存基本完好,连门口的拼花地砖都是百年前的旧物。问及在特殊的年代为何没有被毁?薛主席介绍说,因为被征用为某工厂的仓库,而得以保全。
幸甚!
虽然天气炎热,教堂门口拍照的美女如云。
嘉兴子城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龙三年(231),历经1700多年,一直为嘉兴历代县、府衙署所在地。子城见证了嘉兴城市变迁的每一历程,是国内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府级衙署遗址。
吃过午饭,我们去参观朱生豪故居。
朱生豪故居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禾兴南路73号。
朱是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大翻译家。但是我们这批文艺青年最津津乐道的,是朱生豪写给妻子宋清如的那些情意绵绵缠绵悱恻的情书。
正应了那句话:情深不寿。
他们结识于1932年,结婚于1942年。朱生豪病逝于1944年,终年32岁。留下宋清如带着幼子苦度余生。
他们的爱情故事,堪比莎翁笔下的悲剧重演。
参观完朱生豪故居,回高家洋房进行文学交流活动。惯例每个人都要讲几句,安排我作最后一个总结发言。
我讲:嘉兴来了无数遍,今天好比第一次来!因为今天你们带我们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嘉兴!期待着下次在垂虹桥畔再会!
4点,启程赴平湖,进行下一站交流活动。
在车上匆匆记下今日之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