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医疗工作历程里,自我保护意识就像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重要防线。
曾有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电力工人被送至我这里。他在执行公路电线检修任务时,不慎失足摔倒,造成脊柱严重骨折。我赶忙安排他入院准备手术。当时,患者因疼痛难忍而心急如焚,急切地盼望能立刻手术。然而,按照术前的规范流程,必须要等待乙肝三抗结果出来。这里所说的三抗,包含了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检测,这些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一样,都能够通过血液途径肆意传播。由于手术操作具有创伤性,一旦患者携带这类病毒,医护人员就极有可能遭遇职业暴露风险,其他患者也会陷入被感染的巨大危机之中。可是,这位患者的三抗结果却迟迟未出,检验科表示结果还需要上级疾控中心安排复查。鉴于患者行动不便,我在病床边详细询问他的个人生活轨迹,他却坚决否认存在任何不良生活作风。看到患者那痛苦不堪的模样,我内心的怜悯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甚至一度产生了为他尽快实施手术的念头。
就在我内心纠结不已的时候,曾经在消化科实习的一段经历如潮水般在脑海中浮现。那是一位二十出头、刚进入银行前台岗位的年轻小伙,在体检时发现胃部出现不明原因的大面积占位病变,肿瘤的阴影悄然降临。如此年轻就与胃癌有了关联,实在令人震惊。专家们经过慎重研讨,决定采用胃镜下活检的方式,获取组织样本以便精准判断肿瘤的性质,与此同时,他的三抗结果也需要仔细复核。我将小伙带到病房外,神情凝重地询问他有无不洁性生活经历,起初他坚决予以否认。我便耐心地向他解释其中的利害关系:倘若有所隐瞒,极有可能导致一套珍贵的消化内镜系统因为无法彻底消杀 HIV 病毒而报废,更为严重的是,后续使用过程中将会对健康人群造成感染威胁,他自身的治疗进程也会陷入混乱无序的困境。我同时承诺会严守秘密,绝不向他白发苍苍的双亲透露分毫。小伙听后,面露难色,几经犹豫,最终还是小声地说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不洁性生活过往,言语间满是懊悔。当他转身回到病房,他的父母依旧满脸乐观,轻声安慰着他,坚信病情一定会真相大白并逐渐好转,看到这一幕,我心中感慨万千。人啊,常常习惯用谎言构建自己的安全壁垒,却在不经意间将那些想要帮助自己的人推向危险的边缘。
我再次回到中年患者的病房,将他的弟弟悄悄带出,神色严肃地告知他,如果有隐瞒不报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弟弟见此情形,不得不说出实情,原来患者曾被确诊感染 HIV,并且有过一段服药治疗的经历,他们错误地以为已经“康复如初”。此前工友在病房陪伴,他们担心事情败露后会失去这份辛苦打拼而来的工作。要知道,他们十多名工友平日里吃住都在一起,背后可是十多个家庭感染的风险。
最终,这两位患者都未能即刻进行手术,而是被安全转送至配备专业消毒设施的公共卫生中心,以便接受更为妥善且安全的治疗。在医疗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有时潜藏的危险并非是显而易见的武力冲突,而是那些隐匿于微观世界、悄无声息却极具杀伤力的细菌病毒。在这看不见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千万不能对人性抱有过度的幻想与高估。只有凭借丰富的知识为自己铸就坚实的思维铠甲,借助真诚有效的沟通搭建起信任的桥梁,才能在守护自身安全的同时,践行对社会的一份担当与善意。
我们必须明确,艾滋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绝不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绝症。如今医学发展日新月异,阻断药物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我们不应害怕艾滋病,而要以科学的态度正确面对它。每一位艾滋病患者都不应被社会遗弃,他们同样渴望回归正常生活,享有平等的社交、工作与生活权利。社会各界应携手共进,给予他们理解、支持与关爱,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大家庭,让他们在与病魔抗争的道路上不再孤单,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希望的曙光,共同为构建一个包容、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2024年12月1日,写于世界艾滋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