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情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查理.芒格 [合十]
所以有“吾言甚易知……莫能知……”的无奈慨叹哦
新一天分享
芒格先生晚年的两点人生忠告:一是千万不要自怨自哀;二是一定不要有嫉妒之心[合十][合十][合十]
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查理.芒格[合十]
2023年11月30日【益家分享】
冯子曰: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然而一息固百年之始也。夫事变之会,如火如风。愚者犯焉,稍觉,则去而违之,贺不害斯已也。今有道于此,能反风而灭火,则虽拔木燎原,适足以试其伎而不惊。尝试譬之足力,一里之程,必有先至,所争逾刻耳。累之而十里百里,则其为刻弥多矣;又况乎智之迟疾,相去不啻(chi)千万里者乎!
—《智囊·捷智部总叙》冯梦龙(明)
2023年11月27日【益家分享】
冯子曰:凡任天下事,皆胆也;其济,则智也。知水溺,故不陷;知火灼,故不犯。其不入不犯,非无胆也,智也……智藏于心,心君而胆臣,君令则臣随……智能生胆,胆不能生智。刚之克也,勇之断也,智也。
—《智囊.胆智部总叙》
2023年11月26日【益家分享】
冯子曰:智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子思云:“文理密察,必属于至圣”。而孔子云:“察其所安”。是以知察之为用,神矣广矣。
—《智囊.察智部总叙》
2023年11月25日【益家分享】
冯子曰:自有宇宙以来,只争“明”“暗”二字而已。混沌暗而开辟明,乱世暗而治朝明,小人暗而君子明;水不明则腐,镜不明则锢,人不明则堕于云雾。
—《智囊·明智部总叙》冯梦龙(明)
2023年11月24日【益家分享】
“君子之智,亦有一短;小人之智,亦有一长。小人每拾君子之短,所以为小人。君子不弃小人之长,所以为君子。”
—《智囊》冯梦龙(明)
《于瑜欲渔》
于瑜欲渔,遇余于寓。
语余:“余欲渔于渝淤,与余渔渝欤?”
余语于瑜:“余欲鬻玉,俞禹欲玉,余欲遇俞于俞寓。”
余与于瑜遇俞于俞寓,逾俞隅,欲鬻玉与俞,遇雨,雨逾俞宇。
余语于俞:“余欲渔于渝淤,遇雨俞宇,欲渔欤?
鬻玉欤?”于瑜与余御雨于俞寓,俞鬻玉与余禹,雨愈,余与于瑜踽踽逾逾俞宇,渔于渝淤。
2023年11月22日【益家分享】
冯子曰: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夫是故难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
—《智囊.“上智部总序》冯梦龙(明)
2023年11月21日【益家分享】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中这句话,耳熟能详。然而我无论是我们普通人,还是皇帝们,都无法轻易分辨出谁是贤臣,谁是小人……
推荐读《王朝之痒\历代王朝的两难境地》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3年11月20日【益家分享】
“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何以明之?昔者桀、纣愚而汤、武智,六国愚而秦智,楚愚而汉智,隋愚而唐智,宋愚而元智,元愚而圣祖智。举大则细可见,斯《智囊》所为述也。”
—《智囊·智囊自叙》冯梦龙(明)
2023年11月19日【今日分享】
“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
—《忏悔录》卢梭(法)
2023年11月18日【今日分享】
“泄天地之秘笈,撷经史之菁华,语带烟霞,韵谐金石。醒世持世,一字不落言筌……所谓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
—陈本敬(清)
(“小窗寻幽.悟人生之道”—上文为清学人对《小窗幽记》的评语……)
2023.11.17
埊(地)
秊(年)(武则天造字)
琞(圣)
2023年11月16日【今日分享】
“我沾了阅读的光,修了心也修了容颜,所以总觉得读过的书里啊,是藏着一些福气的,他并不能立竿见影的解决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琐碎,却能在不动声色之间,带给我丰腴的思想和清瘦的欲望,给我平和的心境和乐观的情绪,让我从世俗的渴望中解脱出来,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董宇辉(虽鸡汤文字 但优美 亦养心)
2023年11月15日【今日分享】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间藐视卑微的懦夫。”
—女校誓词(张桂梅校长)
2023年11月12日【今日分享】
“盖君子之立身,在其所处。诚内度方寸,靡所于疚,则仰对昭昭,俯视伦物,宽不怍”。
【译文】一般说来,君子讲求的立身之道,在于他所处的环境地位的和谐。确实做到反省内心,毫无愧疚之处,那么仰望日月青天,俯视大地万物,就会心胸宽宏,无畏无惧。更不会羞惭。
—《曾国藩挺经.“忠疑”法》
2023年11月11日【今日分享】
人生在世,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自我实现就是其中之一。可是,欲望是无止境的,欲望太强烈就会造成痛苦和不幸。由此,人应该尽力克制自己过高的欲望,培养清心寡欲、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曾国藩挺经.“廉矩”法》
2023年11月10日【今日分享】
天地之道,要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导致萎靡不振,太刚则容易招至折断。刚并不是说要暴虐,只是矫正使弱变强。柔也并不是卑弱,而是在强的方面谦让而已。
——《曾国藩挺经.“刚柔”法》
2023年11月9日【今日分享】
“坚忍”者,君子所为,于战则无敌,于礼则大治。于事业则会一步一步接近成功,于生活才能真正体验到其甘味。
—《曾国藩挺经.“坚忍”法》
{忍能成金、忍成大业}
2023年11月8日【今日分享】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译文】自身修养和治理国家的道理,有四句话可终身适用而受益无穷,这就是“勤于政事,节俭治家,话语忠信可靠,行事诚恳无欺”。真是话不在多少,也不在于多么深刻呀!
—《曾国藩挺经.“内圣”法》
{誠意—正心}
2023年11月7日【今日分享】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qian)之功密,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译文】曾说过“独”这个东西,是君子和小人共同感受到的。小人认为自己是独自一人时会产生非分的念头,非分之想积聚多了就会任意妄为,由此欺人的坏事发生。君子忧惧自己是单独一人时,会生出真诚的意念,真诚的念头积聚多了,就会处事谨慎,由此对自己不满意的德行下功夫匡正。君子和小人都是独自处事,两者的差距却可由此得出。
—《曾国藩挺经.“内圣”法》
{誠—不欺—無私著—虛—物來順應】
2023年11月6日【今日分享】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
【译文】仔细思考古人修身方面的要义,其成效特别显著的约有四项:慎重独处,则心胸安然;庄严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众人爱戴;正心诚意,则神灵钦敬。
—《曾国藩挺经.“内圣”法》
{敬—靜—純—淡}
2023年11月5日【今日分享】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六祖坛经·定慧品》
2023年11月4日【今日分享】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幸福、悲惨、成功、潦倒的,人生的种种经历,无一不在启发我们觉悟。”
—《次第花开》希阿荣博
李克强说
“纯真而不欠闻达,善良而不失坚强,把生命高举在尘俗之上,又融化于社会之中,这应当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追求。”
2023年11月3日【今日分享】
“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次第花开》希阿荣博
2023年11月2日【今日分享】
“因果一旦成熟,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果报的显现。如果痛苦、尴尬在所难免,我们最好让自己有所准备。”
—《次第花开》希阿荣博
王阳明: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译文】我们这些人做功夫,只求每日减少,不求每日增加。减去一分物欲,便领悟了一分天理;这是何等轻松洒脱的事!这是何等简单易行的方法!
王阳明是一个不囿于门户之见的儒学大师,他的哲学思想以儒学为基,兼收佛、道二学,自成一家。所谓“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上承老子《道德经》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做学问应该每日增加知识、才干,学道修行,却应该每日减少贪欲,贪欲一分一分减少,道行一分一分精进,当贪欲减少到接近于无时,便进入顺其自然的境地,也就是老子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孔子所谓“从心所欲”、释子所谓“圆觉”的大自由境地。当此境地,无论一言一行一念,无不从容得体,做人做事岂不“轻快脱洒”?
《次弟花开》摘抄
痛苦并非凭空而来。根据佛陀的开示,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执。要真正止息痛苦,只能从破除我执入手。所谓我执,是指认为自身以及外部世界都是无需观待条件而绝对和常一地存在的。事实上,万事万物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坚实存在,而是依赖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一刻不停地生灭,因此不具固有性、恒常性,也就是无我和无常。具备无我的见地之后,经过反复观修、体认,我执便会逐渐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