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个年,是应该从小年三十算,还是从大年初一,反正,年的号角早就吹响了。但是我硬是琢磨不出年的滋味来,反而为这,心头有些许失落。
究其根本,还是每到过年,心里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可能在每一个游子的心里,年,就是家,过年不回家,永远是一种伤痛吧。而远嫁的女儿,即便跟婆家再能够融为一体,还是会在此刻怅然若失。
年滋味,是小时候五更起床,新衣整齐,香烟缭绕中一起祭拜;年滋味,是妈妈一早做的头脑汤,小时候最不爱那个味,长大了,却变成了想念的滋味;年滋味,是外面漆黑一片,屋里灯光暖暖,父亲缓缓的故事,有故事的年,全家团团围坐,坐出来年的滋味。
结婚后,年滋味是匆忙回家的脚步,烟气呛鼻的寒意,燕赵大地粗犷的食物,川流不息拜年的人群。年滋味,是相互客气的拜年声音,也是老人语重心长的倾诉,说了很多话,听了很多话,年滋味,就是一年了终于可以在一起说说话的滋味。
有了孩子之后,年滋味是刻意想要渲染的热闹。也曾想要只要仪式感,可惜势单力孤,年滋味,最后还是变成平平淡淡才是真。摆了一桌子零食看春晚,吃着吃着,变成各看各的手机,各抢各的红包;年滋味,就是在看着别人炫耀年夜饭,自己家随意端出来两个菜,晚上,早已习惯了简单吃,婆婆说,做那么多,谁吃得了,年滋味,其实就是随意的滋味。
今年似乎有些不一样。
我的世界好像更加广阔了,很多事情都看开了,感觉到了真实,也感觉到了暖意。
对于过年的惆怅,在读了老子以后,释然了,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期待太多,反而不得其美,顺其自然的感受,你会发现很多新的内容。说到底,人到中年,已经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方式过年了,只要你自己想要的方式,都可以去努力满足。
年三十早上跟老公也说起最近他的倦怠,冷淡,说完,感觉到他的抗拒,被否定。意识到我自己又在按照心中的照片要求老公了,其实心里一直有个照片的,只是生活的滋味浓了,节奏快了,有意识提醒了,就去感受生活,感受老公了,闲下来,放松了,放纵了,自动化模式就出来了。老公就是老公的样子,太多关注自己,必然忽略了老公,可是奇怪的是,自己反而投射成老公对自己的忽略。夫妻关系,就像是两个人扯着一根线,时紧时松,那个节奏,需要自己去体会呢。
很巧的是,微社昨天也上演了很多故事。生活,本来就是有故事的吧。有时间了,也就有了故事上演的舞台。但是这是真实的故事,每个人沉入其中,都是各种情绪的起伏。微社,成为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会习惯性的随着姐妹们的情绪而感受,也会尽自己所能说一些话。大家说,我是温暖的,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温暖,还有我体会到的爱。其实爱的力量是相互的,在传递的过程里,幸福了自己,抚平了他人。但是也会有心有余力不足的感觉,也会有啼笑皆非的感觉,可能正像我自己此时的心情吧,真实就好。77喜欢说一句话,存在就是疗愈,可能深处情绪难于体会,从长远看,真的如此呢。让自己的心越来越开阔,我喜欢这样的自己。
昨天妞妞终于回来了,每次她回家待一段回来,最不适应的是她的嗓音,总觉得电话里,还是视频,都不能感觉到她腔调里那个脆脆的,柔柔的,软软的味道。那是属于妞妞自己的特点。说不想回来的她,回来就是腻着我,不让我玩手机,不让看电视,必须跟她玩游戏,我们在屋里来回走动,玩着自创的游戏,后来又教我画画,我真是辛苦她这个老师了。为了让我用心学,所有的赞美鼓励之词都用上了。我不由得感叹这个美术学校选得好,妞妞的画自然是不错,更难得是她得到的激发。她不断的跟我说,你初学能画到这个程度真的不错了,你还是很有天赋的,你画的好专心啊。还告诉我,她学画都是自己琢磨,她教我都把怎么画一点点告诉我了,她的教学风格,还真的是平易近人呢。春晚什么时候都可以看,享受这样的亲子时光,确实是很幸福的事。
跟父母打电话越来越轻松,感觉到他们的关注点开始放在自己身上,我也觉得放松很多。有时候想一想人的成长规律是很残酷的,在以前我也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只有分离,才能更好。我相信,轻松了,我们会更懂得爱。
大年初一,老公值班,特意起来给他做饭,做的正是妈妈年年都做的头脑汤,把豆腐煎好,放进土豆煮软,再煮饺子,最后把豆腐放进去,看着灰色的汤汁,我感觉到了与妈妈的连接。我做的是我自己想要的滋味,却也是妈妈的滋味,妻子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