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台湾的八天之行,有另外两个三岁左右的娃同行,让我有机会去深度接触和观察,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大人的养育模式给孩子种下了怎样的信念和认知。
这次出行,也是通过孩子外在表现检验我实修成果的时候。八天之内有个我家先生同事的妈妈同行,阿姨数次给我的反馈是,这个小家伙表现最棒,一路乐呵呵的,基本上都是自己在走路,没事了,就自己玩,不哭不闹。还有就是那两个娃的妈妈和其他的叔叔也表达了同样意思。对此赞誉我是都收了,满足感十足。整个过程我体验到的是孩子开心快乐,妈妈轻松愉悦。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都知道,外出旅游也是对体力的考验,每次下大巴车到一个景点,我都是大手拉着小手,基本是以大人的步伐在跟着队伍,有时确实需要小跑几步,孩子都是开心的跟着,前三天我都忘了带了小车了。后几天基本是下午推一会小车。其他孩子都是下车就带小车。
其中一个叫嘟嘟的女孩,三岁半,和端端互动最多。三年的养育环境给她信念模式是:无论什么,我都得比别人强才行。
情节1:一次午饭前,两个娃挨着,都带上了兜兜。
嘟嘟看了看端端的兜兜,对端端说:“我的兜兜好看。”
端说:“我的兜兜好看。”
嘟嘟再一次调高声音强调说:“我的兜兜好看。”
端也再一次强调说:“我的兜兜好看。”
几轮争论过后,端端说:“咱俩都好看,行吗?”
大人都赶快附和说,都好看,都好看。 嘟嘟于是撅着小嘴地对妈妈说:“我的好看,他的不好看。”
妈妈说:“都好看。”
嘟嘟说:“不,就是我的好看,她的不好看”
端端一看这架势,有点不高兴了,扭头对我说:“哼,不跟你玩了。”
嘟嘟还是不肯罢休,非的让妈妈说,她的比端端的好看才行。
最后各自吃各自的。
情节2:一次午饭两娃又挨着坐。在生活中我一直用好好吃饭,有力气有力量来鼓励孩子。
端说:“我好好吃饭,走路更有力气。”
此时嘟嘟正在吃饭,听到了,抬头对妈妈以请求认可的语气说:“妈妈,我比他有力气。”
我赶紧说:“都好好吃饭,比比下午谁更有力气,好不好?”
于是顺利吃饭。
情节3:一次午饭后等大巴车,我带两娃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谁输了,刮谁的鼻子。 第一局嘟嘟就输了,还没等到刮鼻,就抬头闭眼哭了。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还没反应过来如何应对,就被妈妈抱走了。此时其他孩子凑过来,于是继续玩。经过妈妈的安慰,嘟嘟又被我们的欢笑声吸引来,又输了,不高兴,哭相又显。又被爸爸抱走了。结果是我们这边不时发出哈哈大笑声,又耳闻不远处传来嘟嘟的哭声。接下来,一路不高兴,由妈妈抱着。
后来,聊天了解到孩子在家里主要由奶奶照看,奶奶和嘟嘟玩的时候,都是嘟嘟让奶奶出拳头就出拳头,让出剪刀就出剪刀,从来没输过,可推知生活其他方面也是这个模式,那在外面和小朋友相处过程中就出现了不和谐,在同龄小朋友间有时关系是破环了的,这也是人际关系模式形成的关键期,可见一切问题都不是孩子的错,是家庭养育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把这种模式带到小学甚或以后的生活中,那日子可想而知。幸妈妈已经意识到了了。
也让我想到一句话,那就是:0~7岁的养育环境,造就了孩子一生的底层代码。
当然让我反思的是,我身边的朋友对我养育我家娃的方式欢迎给予反馈,好让我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