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回是唐僧和孙悟空相聚以来单独在一起的两回。和电视剧中得道高僧的模样不同,书本刷新了我对唐僧的认识。并没全看完,暂做记录而已,其实是有疑惑,写出来求砖块。
1
是爱惜生命还是爱惜自己的声誉?
在第14回里,孙悟空和唐僧遇见了六个想要强抢行李和马匹的强盗,孙悟空逗了一番后把他们全打死了。唐僧非常生气,责备孙悟空。有这样一句话。“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路;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这句话其实唐僧是在说,还好现在你是在荒郊野岭打死人没多大关系,那如果你在城市里边打死人,我这么清清白白的,我怎么脱身呢?
我觉得唐三藏其实是非常自私的,因为他考虑的是自己不能够脱身,而不是孙悟空不该杀人。
然后孙悟空跟他说,师傅啊,我若不打死他,他就要打死你。唐僧就这样跟他讲:“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你可以看到,唐僧认为当官和不当官的是有挺大区别的。
我们知道他的妈妈是宰相的女儿,他能够成为“御弟”,去西天取经,多少还是有关系成分在的,所以其实他的官本位思想还是挺浓重的。他认为如果是小事的话,那么只要老子在朝中当官,就可以说得过去。
所以,他是真的爱惜老百姓的生命吗?不过考虑到时代背景,倒也没什么。
2
说好的出家人不能说谎呢?
孙悟空生气了,离师出走了一会。在这期间,观音来送了衣帽(后来悟空头上的金箍帽),并叮嘱唐僧说:“我去赶上他,叫他还来跟你,你却将此衣帽与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这个真的好让人气愤,明显是设套给人钻。
等孙悟空回去找唐僧的时候,唐僧先是问他去了哪里。悟空说:“我往东洋大海老龙王家讨茶吃。”三藏不相信,说:“徒弟呵,出家人不要说谎。”
他认为出家人不能说谎。孙悟空打开他的包袱取干粮给他吃,看到了观音送的衣帽,问他:“这衣帽是东土带来的?”三藏顺口就答应道:“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
怎么他就可以这么睁着眼睛说瞎话,赤裸裸地撒谎啊?
于是骗得孙悟空穿上。唐僧一看穿上,干粮也不吃了,开始默默地念紧箍咒,想要治住孙悟空。读到这里,实在不能不让我想起很多家长老师为了自己的目的公然欺骗孩子的行为,生气到读不下去。
3
没有能力你倒是装一下啊!
接着在第15回,也就是鹰愁涧收服白龙马的故事。
那条龙吃了唐僧的马,唐僧就说:“既是它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呵!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
拜托,你是高僧好吗,你难道不知道取经艰难吗?你的淡定呢?你的坚定呢?完全就一个怂男。
孙悟空见他哭,暴躁极了,喊道:“师傅莫要这等脓包,行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那厮,教他还我马匹!”这时唐三藏又说,你到哪里去找他呢?就怕他暗地里跳出来,不是又连我都害了吗?那个时候人也没了马也没了,怎么办呢?
悟空更加生气了,说你这个人太没用了,(你忒不济!不济!)你又要有马骑,又不放我去,然后我们两个人就傻坐着看行李,一直坐到老吗?
哈哈哈,骂得好爽,我看到这里简直是笑声如雷好吗?
之后的16-17回里也有很多类似的片段,我受小时候电视剧帅气唐僧的影响,一直以为他虽然没本事,但还是很真诚很好看的,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僧人!
是我的观察点有问题,还是我真的看了一个假唐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