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上课之前,我想先做一个小调查,听说过移动将这款软件的老师请打1。使用过移动将延这款软件的请打2。完全不清楚、不了解的老师请打3。谢谢各位老师。
随着教育信息3.0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完完全全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当中。集体备课、听课教研、教学反思,这些互相交往的方式,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纸笔和口头的传播上。因为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研工作显得不仅繁复冗杂,而且效率极低,校验信息也无法得到迅速的反馈和分享。
为什么要推荐移动教研?
困扰一:
作为领导,常常为做不到实时查看和掌握全区或全校的教研动态和教研成果感到头疼。
困扰二:
作为教研员,下校听课,做教研报告,进行教研数据分析常常让人感觉工作繁重不堪。
困扰三:
作为教师,用纸笔记录听课让工作效率低下,更无法及时、全面地收到评课反馈。
因此,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款,在手机上就能操作完成并及时反馈分享的教研方式——移动教研。
什么是移动教研?
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教研活动的数据记录分析、实例分享、社区交互等,促进教师成长,从过去基于经验主义向基于实证转变的教研新模式。
移动教研怎么用?
应用场景一:
区域集体下校听课、随堂听课,告别传统的纸和笔,快速地记录。
应用场景二:
教研员组织主题教研和观摩课,教研员发起调研内容,各成员在网上共同研讨。
应用场景三:
校内听课、师徒互带
课前信息自动匹配,课中可进行课堂云笔记和量表评价,课后,基于课堂云笔记和课堂量化评估,进行课后交流。
应用场景四:
校际间的社区学习、交流、分享。
区域内各学校间开展社群学习,实现优势互补;参与区域教研活动的老师进行研修反思,分析问题,研究方法,教师通过平台与教研员、专家进行互动话题的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应用场景五:随时抽取教研数据和数据反馈。
区领导可以获取区域年度教研或成果,掌握区域内不同学校、学科、层级的教学现状。学校领导可以获得学校年度教研成果,年度任务完成量和教研现状。教研员可以根据有效听评课和量化数据评估数据,形成教师成长报告、学科报告等教研报告。教师可以获得个人教师轨迹,个人成长报告。
如何下载这款软件。
这么好用的软件我们该如何下载和使用它呢?首先我们来讲下如何下载这款软件。在手机的浏览器当中,输入网址,longtan.zqnb.com.cn后,就会出现这个界面。这里面有安卓版和IoS版,点击安卓版下载即可。
苹果手机下载有一些特殊,打开移动教研后,会出现“未受信任的企业级开发者”,我们该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在手机中找到设置,点击通用,下拉后会发现设备管理,这就是移动教研开发公司了,点击进去后就可以看到一行蓝色的字,信任这款软件,点击信任就可以登录了。
下载完成后点击进入,首先会看到登录界面,在登录界面当中,先点击右上角像齿轮一样的设置按钮。登录我们区所在的服务器。在服务器地址当中删除原来的内容,输入汉字“龙潭教师进修学校”,点击保存。账号和密码,会根据各所学校上报的情况进行统一的下发。账号一般都是自己的中文名字。初始密码为123456。输入完成之后就可以点击登录了。登录后,你可以根据提示,完成一些权限的设置。
移动教研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我以教师身份为主体,讲解一下这款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作为校长和教研员,移动教研的功能和权限会更高级一些。
发现
移动教研的功能主要有四个部分,我们看最下面的四个符号,发现、教研、圈子、个人中心,下面我们一一讲解。
点击“发现”后,屏幕的上方会出现三个栏目,分别是活动发现、热门主题、互动话题。移动教研在定位之后,就可以在相应的范围之内,搜索到附近人发起的主题活动,我们点击参与就可以参与到集体教研活动中,比如说我们去进修学校听课,你把移动教研定位于进修学校,主讲人发起了一个教研活动,你就可以直接参与。
教研——随堂听课。
下面我们主要讲解一下第二个板块——教研。点击教研后,上面出现了三个栏目,分别是随堂听课、集体备课、教研会议。先点击随堂听课后,然后点击一键听课,就出现了创建听课这个界面,在这里可以输入听课老师的姓名、上课时间,然后就出现了一系列的栏目,有结束时间、课程名称、活动教室、学段、年级学科、量表。我们依次把它添加完成后,就点击创建活动。
这里出现了三个选项,无模版和模板一、模板二。如果你选择模板,点击预览,就会出现这样的格式,比如说教师活动是什么,学生活动和总体评价又是什么,你需要在格式里添加图片文字和视频。如果你不使用模板,那么就是一个自由的空间,你可以随意添加文字,图片和视频。
我们以无模板模式进行讲解,首先你要输入课程的名称,然后点击空白处,就会出现,输入时所需要的工具栏。点击第一个A+,这是调节字体的,他有小、中、大三个选项供你选择。
第二个,工具是一支笔画出了一条彩色的线,表示是点击这个工具后,输入的文字是带背景颜色的。
第三个工具写的123,点击后,在文字的前方出现了1.,如果换行会自动出现2.,这就是方便我们在听课时记录与使用的。
第四个工具是一个相机的符号,顾名思义,就是用它来进行拍照。在听课的过程中,随时捕捉精彩的瞬间,拍照并上传要听课记录当中。
第五个图标是一个图片,他表示可以把手机中保存的相片直接上传到听课记录当中。
第六个符号是一个摄像机的符号,就是点击它可以这节课中精彩的环节进行录像,然后上传到听课记录中,然后还可以点击观看。
点击箭头,可以看到还有一些工具,这个月的工具是一个话筒符号,说明它可以录音,我们必须要按住这个符号,和我们发语音微信是一样的,可以在听课记录中插入语音。点击播放,你可以是进行试听。
下一个小画板就是改变字体的颜色,还可以利用画板功能,画一些听课中所涉及到的简笔画。
最后一个符号,就是选择模板的符号。我们既可以在这里重新选择模板,也可以在我听课记录中,插入一个模板。插入模板后,发现它有一个固定的过程,有导入环节、引入新课、授课过程、板书设计,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添加或删除,随时修改,非常智能化。
根据需要,你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使用,使你的听课记录更形象,更立体的展示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以上我们讲述的都是活动信息的记录,接下来我再介绍一下主观评价,主观评价就是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评课,有一个标准的表格,你可以把自己在听课中的感受,对这节的评价,按照表格进行填写。
第三个栏目,评课量表,点击进入后,我们会发现,他把一节课的每个环节用分值的形式表示出来,分为一百分。我们看到,平课量表划分了很多细则。按照分值,给了a、b、c、d不同的级别,你根据自己听课评价,点击不同的分值后,会自动生成总分值。打分后点击保存,就生成了分值。全部完成后,你就可以点击保存笔记,这篇听课记录就创建完成。然后你点击关联笔记,就可以看到我们刚才创建的这节课并呈现在这里了。
教研——集体备课。
点击集体备课后,会出现快速集备,点击后,下面就会出现集体备课,备课的题目、时间和地点,都会自动生成,点击进入。我们可以先观察一下,出现了活动信息、签到人、关联笔记、签到、加号等这些重要的符号。由于集体备课,不是一个人参与的,所以我们点击加号,先写上笔记的标题,点击空白处就会出现像听课笔记一样的工具栏,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把集体备课中生成的精彩的语言、图片、视频等等记录下来。记录结束后,就可以点击右上方的保存,出现了请选择您的教研笔记公开还是自己可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然后,我们再重新进入集体备课时,这个地方显示的就不是加号了,而是记录本的符号。
教研——教研会议。
点击教研会议,有权限的话可以选择发起会议。然后输入活动名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活动地点、学科、学段、年级、输入内容。会议发起之后,就和刚才的集体备课的界面是一样的,所以就不再重复讲解了。移动教研的第二大功能,也是移动教研的核心功能就先讲解到这里。
圈子
现在就是把自己学校的老师,或者是一个教研组的老师。创建成一个小组。点击右上角的加号后,会出现两个功能,发布主题和创建小组。发布主题就是将你自己的记录,或者是主题活动。发送给你,已经存在的这个小组。选择小组,然后填写标题,填写内容。保持,然后,点击我要发布。创建小组。创建小组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进行创建。点击后,出现了,填写群资料。有小组头像,小组名称,学段,学科,小组简介等内容。写完成后就可以点击下一步。如果大家都有移动教研的账号,那么,就可以出现大家的名字。我们选择,成员后点击完成。小组创建成功。
个人中心。
在个人中心中,我们可以改的就是个人资料。点击个人信息。就会出现,更改图像,登录名,学段,年级学科。点击完成。个人资料修改成功。
听课的数量和集体备课的数量,这就是你完成的内容大数据的形成。下面是一些常见,常用的功能。大家可以看到有这么多的项目,我的笔记、课堂反馈、评价报告、我的集备、我的会议、我的收藏、我的模板、教研设置、版本更新,这些项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录入,方法大致与前面讲的类似,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分享。
在这里,我重点要说一下移动教研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快速分享功能。当你所记录的随堂听课,集体备课,教研会议点击保存关联笔记后,就可以在个人中心、我的笔记中找到,点击你所要选择的内容,右上角会看到一个绿色的符号,就是分享符。你可以把你所写的内容,快速的分享到教研圈、qq好友、微信好友、微信朋友圈,如果你觉得你分享的内容还有改变的地方,你在这里头进行编辑或删除。由于用的较严,他分享的是一个链接,所以你在分享出去之后再改动,大家也可以看到你的最新版本。这也正是为什么说移动教研能快速的分享和学习教研能力,促进教研水平的提升。
学习使用小软件的一点建议。
1、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这个计划当中,有一个基本目标,就是三全、两高、一大,三全就是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就是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化素养普遍提高,一大就是建成“互联网+教育”的大平台。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研水平。
2、现在是一个自学的时代。任何小工具、软件都需要大家自己点击、琢磨、练习应用。有任何疑问,可以借助百度搜索进行搜索。送给大家一句广告语:“哪里不会点哪里,so easy。”只有自己亲自实践得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东西。
各位老师,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有什么疑问,大家可以随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