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文字为原著中文版阅读摘要
《Mindsets: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Author: Carol S. Dweck Translator: 楚炜楠
————————————————————————————————
8-1 变化的天性
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建立在相信变化的基础之上的。
变化的天性
作者现身说法,列举了两个小时候的事例:
a. 进入新学校,老师、同学、学习内容,学习大环境,都是陌生的,作者的不适和迷茫,却不能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
b. 拿钱在没父母陪同的情况下,同一成年人和一群小孩去看电影,结果眼看他们就要出发,却不敢出声让他们放慢脚步,稍等。
小时候,寻求帮助或和他人交流,未能主动积极。即使到现在,一些事发展不顺利或本有希望的事儿,滑向失败的时候,依然会有短暂的无力感,这是否说明,一直都没有改变呢?
不是这样的。改变并不是一场外科手术。即使发生了改变,旧观念也不会像磨损的髋关节和膝关节那样,被换成了全新的。新信念和旧观念会共存,随着新信念变得越来越强,就会获得新的思考和处理方式。新的抑制了旧的。
信念是通往幸福(或痛苦)的关键
思维会一直不断观察和解读一切,但是有时,解读过程会出现差错。
概念:认知疗法
思维模式再深入 ---重要段落,从常见现象中,提炼出核心概念,并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维模式构建了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复杂思绪,引领了整个解读过程。
固定型思维模式创建了“喜欢评判”的内心独白
如:
“ 这意味着我是个loser”
“ 这意味着我比他们更强。“
“ 这意味着我是一个糟糕的丈夫” “
这说明我的另一半很自私。“
作者探寻了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是如何处理自己接收到的信息的。发现他们会对每一个信息做一次强烈的评估;
若是好事,他们就会贴上一个积极的标签,
反之,坏事就会带来强烈的消极标签。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同样经常观察身边发生的事,但他们的内心独白与评判自己或他人无关。当然,他们对积极和消极的信息,同样很敏感,但他们更注重这个信息在学习和建设性行为方面能带来什么:我能从中学到什么呢?我怎么做才能提高?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的伴侣做得更好?
现在,认知疗法的主要目的是教会人们控制自己的极端评判行为,让他们变得更加理性。
例如,艾雷娜考试很糟糕,并得出“我真笨”的结论。
认知疗法会教她要更仔细地观察事实,会问她:能够支持或否定你这个结论的证据是什么?
艾雷娜可能就会想出很多她以前有能力胜任的事情,然后可能就会承认:“我没有我自己认为的那么无能。”
她可能也会思考自己考试失利的原因,而不只是认定自己很笨,这也可以进一步缓和她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艾雷娜接着要学会如何自己去作者这些事情,这样在未来,当她对自己产生消极评价时,就可以反驳这一评价,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通过这个方法,认知疗法可以帮助认为做出更加现实和乐观的评价,但这并不能带领人们走出固定型思维模式,走出喜欢评判的世界。认知疗法并没有去对抗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基本认知---能力是固定的—正是这个观点让人们不断地评判自己。换句话说,这种疗法并没有让人们摆脱评判的习惯,进入成长和发展的机制。
这章的主题,便是内心活动从评判式到成长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