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里,读过的书不少,但是能想起来的却不多。
用我家乡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水过鸭背。
意思是说,读过的书就像是流过鸭子背上的水,流过,却不留下痕迹。
我以前阅读的速度很快,也许两三天,也许一个星期就读完一本书。然后便开始着手读下一本了。
但是越来越觉得,这样的阅读方法理解不深,往往不能品味到书中的精华。
于是,便到知乎,到简书,到豆瓣上去读一些关于读书方法的文章,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
最后,总结出两种应该也许有效的阅读方法:目标驱动式读书法和问题驱动式读书法
1.目标驱动式读书法
就是在确定要读一本书之前,先制定阅读计划,然后随着阅读的进行,一步一步完成计划。等到一本书读完,也就完成了一个小小的读书目标。
具体可分为几个步骤:
(1).查资料。
查询与作者、与书本的相关资料;了解书籍出版的背景。
(2).记录关键词。
在阅读的过程中写下你认为重要的关键词,并尝试把这些概念说给别人听。自己是否能准确的表达,观察别人是否能清晰的理解。
(3)摘抄句子
写下那些你认为很重要的句子,并记录当时的想法。
(4)写大纲
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凭记忆写下这本书的大纲框架,然后与章节目录作对比,从中会发现有哪个部分是缺失的。
(5)读书笔记
书读完后,写一些读书笔记。然后在斗败掌阅等平台看看别人对此书的评论,看看别人读这本书的角度。
2.问题驱动式读书法
有句话不是这么说的么,:问题是最好的老师。
带着问题去读书,就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有趣的体验吧。
具体可以这么做:(1)制作一分表格,把问题列出来。
(2)在读书过程中寻找答案,回答问题。
可以考虑设计这样一些问题: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为什么是这一本?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你认同吗?
·对于你的问题,书中是如何描述的?
·这本书值得推荐吗?
……
我现在准备尝试第一种,目标驱动式读书法,因为它符合人们所说的“把一本书读厚”的理念。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