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联赏读一百二十

李园茆亭联

李秉绶

乍来顿远尘嚣,静听水声真活泼;

久坐莫嫌荒僻,饱看山色自清凉。

一、注释

1.李园——在广西桂林城北,园多栗树,俗称板栗园。

2.茆亭——即茅亭。李秉绶在水竹佳处,筑一茆(茆通茅)亭,作为避暑之地。

3.李秉绶——字佩之、芸甫,号竹坪、信天翁、环碧主人。祖籍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今属江西省进贤县温圳),寄籍广西桂林。清代著名画家兼诗人。曾居官工部都水司郎中,人亦称“李水部”。后辞官回桂林,专心画事。

二、赏读

1.格律

乍来顿远尘嚣,静听水声真活泼;

仄平仄仄平平,领字仄平平仄仄;

久坐莫嫌荒僻,饱看山色自清凉。

仄仄仄平平仄,领字平仄仄平平。

“静听”和“饱看”是领字,领字不计平仄。

上下联各分句:246节奏点平仄交替,对应246节奏点平仄相反。

上联句脚:平仄,下联句脚:仄平。

2.对仗

上下联一分句:

“乍来”和“久坐”状中结构词组相对;

“顿远”和“莫嫌”状中结构词组相对;

“尘嚣”和“荒僻”并列结构词组相对。

上下联二分句:

“静听”和“饱看”是二字领相对;

“水声”和“山色”偏正结构词组相对;

‘真’和‘自’动词相对;

“活泼”和“清凉”并列结构词组相对。

3.联意

李园茆亭联 李秉绶乍来顿远尘嚣,静听水声真活泼;久坐莫嫌荒僻,饱看山色自清凉。忽然来到茆亭,静静地听那生动自然的流水声,立刻感觉像远离了红尘俗世一样;

而长时间地坐在这里,也不觉得荒僻,因为在这里可以尽情地看那碧绿的山色,自然会觉得清凉娴静。

 4.评赏

茆亭是作者在李园有水和竹子的地方,建造的一个茅草亭,作为避暑之地,并自题此联。

上联,主要写茆亭周围的‘水’景。一分句,“乍来”,忽然间来到这里,强调了刚到茆亭的印象;“顿远尘嚣”,顿,立刻,立即就感觉像远离了尘嚣。二分句,“静听”,从听觉入手,“水声真活泼”,水流声真切自然。一二分句,实际上构成了因果的逻辑关系,二分句是因,一分句是果。

下联,主要写茆亭周围的‘山’色。一分句,“久坐”,长时间坐在这里,强调了长时间呆在茆亭的感觉;“莫嫌荒僻”,也不嫌茆亭荒僻。通常在一个远离尘嚣的无人之处呆的时间久了,就会有荒僻的感觉,这里说不觉得荒僻,为什么呢?“饱看山色自清凉”,因为,在这里可以尽情地看碧绿的山色,绿色让躁动的心放松下来,产生清凉之感,那就是陶醉了,哪里还会觉得荒僻呢。这里实际呼应了上联一分句的远离尘嚣之意。一二分句,也构成了因果的逻辑关系,二分句是因,一分句是果。

整幅联,联语清丽淡雅,意境别开,表达了远离尘嚣,亲近大自然的隐士情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听鹂山房 前人 泉韵每清心,自有山林招隐逸; 莺声犹在耳,好携柑酒话兴亡。 一、注释 1.听鹂山房——在江苏镇江南...
    三春梦雨阅读 611评论 0 37
  • 云山阁贺君召 供桑梓讴吟,几处亭台成小筑; 快春秋游览,一隅丘壑是新开。 一、注释 1.云山阁——在江苏扬州夕阳双...
    三春梦雨阅读 665评论 0 37
  • 瞻园东山楼秦大士 辛勤有此庐,抽身归矣!喜鸟啼花笑,三径常开,好领取竹簟清风,茅檐暖日; 萧闲无个事,闭户恬然。对...
    三春梦雨阅读 828评论 0 27
  • 日知阁弘历 境静趣无穷,鱼跃鸢飞同活泼; 水流机不息,瀑淙雪净总新鲜。 一、注释 1.日知阁——在北京中南海中海南...
    三春梦雨阅读 498评论 0 27
  • 王船山祠 秦瀛 恸哭西台,当年航海君臣,知己犹馀瞿相国; 羁栖南岳,此后名山著作,同心惟有顾亭林。 一、注释 1....
    三春梦雨阅读 615评论 0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