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346天 2022-03-18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第一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从孕育他的两个主要学科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不同的研究传统。
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是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1、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 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社会行为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公式:B=f ( P , E ) B—行为; P—个体; E—个体所处的情境; f—函数关系
“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作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须从当时的环境去分析语言背后的心理含义,不要预设答案!
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不要做闺蜜的狗头军师。可以提建议需要具体化,如环境、背景、什么样的人、性别、年龄、成长经历、人际、感受、想法、打算…
从当时的环境去分析语言背后的心理含义,不要预设答案!
比如:1.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2. 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
3. 单身者的来由:原来是喜欢一个人,现在是喜欢一个人。
所以,不要预设。你以为你以为就是你以为的。保持好奇,未知之心,才能了解更多。
2、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扎进的中介过程。和情境、经验、人格特征有很大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四个层面,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有四个层面:即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美国学者霍兰德 :三阶段理论
一、启蒙期:哲学思辨阶段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人性具有潜在的善,改变人性的前提就是改变社会。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性。
二、形成期:经验描述阶段 观察 客观描述分析 (麦独孤 本能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德国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本能心理学。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性本能。
三、确立期:实证分析阶段 描述→实证 定性→定量 纯理论→应用
保持平常心,走好脚下每一步。日不见增,月见其长。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1.价值中立原则
完全中立很难,必要时需引导,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
咨询伦理、基本功、自我成长是心理咨询的三驾马车。
2.系统性原则:系统角度把握,了解信息和各种感受目标…头大身子小。包括以下原则:
一是动态原则:不要贴标签,动态看一个人的发展变化,不要预设。之前犯错误,不代表现在还是那样。
二是整体原则:不是片面看人事物,不是只看其中一部分。盲人摸象。
三是关联原则:事情之间的关联。一个人各个方面的关联。不要把以为的当真。一个点的改变带动其他方面的变化。
四是有序原则: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带来的影响。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五是反馈原则:确认澄清,你的意思是不是…多看到孩子好的方面,
3.伦理原则:开车时的交通规则。不出事就算了。1)评估道德可接受性。化生对小罗伯特就是不道德的。2)研究前说明研究计划主要部分,征得同意提供案例之前必须征得同意。内外一致,知行合一。3)研究中采取保护措施 一切以来访者福祉为第一。协议,保护自己保护来访者。4)被试有退出自由来访者随时可以中断咨询。5)被试资料应加保密;发表,须经同意。不要把聊天记录随意发朋友圈。发这些为了什么?不太保护隐私。写分享也不要把谈话内容发朋友圈。换位一下就可以了。心怀敬畏之心。内心专业为人,一起修。6)不得建立工作以外关系不许一起吃饭,绝对不允许有性行为,发展为恋爱关系,情人关系。完全纯粹的咨询关系比较难。可以尽量保持相对纯粹的咨询关系。
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社会学习论
1、简史:起源于行为主义。早期代表:巴甫洛夫,华生;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工具性条件反射)发展者:霍尔,斯金纳;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新行为主义,社会学习论)某一个方向是否精通。深挖一口井。样样通样样松。
2、学习的机制
联想。(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纳粹常与可怕的罪行联系在一起。
强化。(巩固联想,持续固定) (正负强化、惩罚、消退) 强化使行为增加。增加想要的撤掉不想要的。 惩罚使行为减少。增加不想要的减少想要的。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摸索,经验阅历,见多识广。
消退。对不好的行为不予理睬。理或睬都是强化。不同的教育方式结合实际运用。看情况… 模仿(儿童言语、步态、表情,行为方式获得基础)
3、观察学习
注意过程。根据个体需要选择信息,决定了一个人在其所接触的大量的因素中选择什么进行观察,以及在于榜样的接触中吸取些什么。
保持过程。记住要模仿的行为保持在头脑中作为标准
动作再现过程。将记忆转化为自身行为
动机过程。符合个体需要转化为动机,贯穿全过程 。包括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记忆过程注意保持提取运用。
4、社会学习论的不足
一是社会学习论认为行为决定于过去的学习经验,比较忽视当时的情境等细节。不但要看过去的经验,也要多注意当时的情境细节。以前经济贫困,比较敏感。
二是社会学习论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情境,而忽视个体对当时情境的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不但要看外在的情境,还要看当时的情绪状态和感受。确认知觉。
三是社会学习论主要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而忽视内在的心理过程的分析。不但要关注外在行为,解释还要重视内在的心理过程分析。内在经历什么,有什么样的认知。
人最难了解的就是自己。世上最坚硬的是:金刚石和了解自己。潜意识也在很多时候支配着我们的行动。
二、社会交换论
行为互动本质 ,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霍曼斯五命题(趋利避害):成功,刺激,价值,剥夺-满足,侵犯-赞同
爱到刚刚好,给太多爱不珍惜,吃的多腻。社会交换论的基本观点体现在霍曼斯的五个命题。
1.成功命题 。个体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奖赏,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某一行为获得的奖赏越多,重复行为的频率就越高。行为后获得相应奖励。继续做的几率大。关注什么强化什么得到什么,更多正强化。
2.刺激命题 。如果一个人在过去对某一种或一组刺激做出的某一行动获得了报酬,那么,当类似于过去的那种刺激再发生时,这个人就有可能做出与过去相同或类似的行动。 给他需要的正向强化
3.价值命题 。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
4.剥夺—满足命题。是指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
剥夺是指某人在得到某一报酬后所经历时间的长度。(驴拉磨不能吃太饱,爱人被伺候的太好就不参与)满足是指一个人在刚刚过去时间里得到的报酬使他不再马上需要更多的酬赏 (爱不宜太多)夸也要有个度。
5.侵犯--赞同命题 。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所料的惩罚时,他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此时侵犯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反之,如果个体行为得到、甚至超过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期的处罚,他可能会高兴,就会采取赞同行为,赞同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也变得更有价值。做事情,期待肯定鼓励。如果挑刺,爱吃不吃,盘子撤了。如果批评做的不好,愤怒,出现侵犯行为。作业写完玩手机,写完了,让做其他额外作业,孩子不想做,不让孩子玩手机。不小心把盘子打破了,忐忑,但家长没有批评,孩子很温暖。
三、符号互动论
行为活动中介美国学者詹姆斯和米德。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等,甚至动作和姿势也是一种符号。基本假设:行为以意义为基础;意义源于互动;通过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四、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
(1)意识与潜意识。意识是个体能觉察的心理部分,是人类理智作用的表现。潜意识包括个体的原始冲动、本能及欲望。被压抑的本能与欲望中以性本能为主。前意识:潜意识中可被召回的部分。
(2)力比多。是精神分析论的核心概念。是性本能。是人类生命力的源泉。如果发展受阻,倒错形态,如同性恋和暴露癖。
(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快乐原则:个体的初级心理系统顺从冲动,追求快乐,婴儿尤为突出现实原则: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道德、习俗要求个体克制本能与冲动,适应现实。
(4)生本能与死本能。生本能指向生命,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死本能指向毁灭,代表恨与破坏的力量
(5)人格结构。本我:人格的生物面(快乐的我)自我:人格的心理面(现实的我)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超我:人格的社会面(道德的我,良心和自我理想),作用是指导自我、限制自我。
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是瑞士精神病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更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自然主义倾向。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使病人进人一种不可能的幸福状态,而是帮助他们树立一种面对苦难的哲学式的耐心和坚定。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3、新精神分析论
一是霍尼的文化因素论。人格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异是文化因素起作用。
二是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会给个体带来焦虑或者安全的心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