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设计理念
拿到本次赛课的课题的时候,我非常欣喜。这节课是我非常喜欢的话题:中西方戏剧与文学,旨在让学生感知东西方文学之美,文化之魂。本课时是一节阅读课,我认为除了教授和故事相关的语言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中西方神话故事形态的异同,令学生具有更开阔的视野,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宽容、热爱生活等思维品质。我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了读前、读中、读后活动,结合课本任务,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以阅读任务驱动学生阅读与思考。
二、引以为豪的闪光点:
1.身边新闻导入,一键激活学生兴趣
教师以一首闻名中外的Memory开场,提醒学生关注生活要闻——饱受盛誉的百老汇音乐剧《猫》在武汉开演,继而请学生回忆自己看过或读过的西方小说、戏剧。引导学生从类型,内容,评价三个方面分享自己的经历,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2.阅读教学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层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
教师在阅读活动任务设置中环环相扣,从整体到细节,兼顾阅读技巧的练习和文本信息背后的文化输入。带领学生三次通读全文,由点到面的立体感知故事,梳理几大要素,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故事内容、人物特征。最后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文章中既有的线索输出自己的想法。
3.板书导图,帮助学生总结、思考
教师用“A play”为中心词的思维导图贯穿了课堂,让学生对今日所学一目了然,第一时间巩固了课堂要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为课下的小组作业开展打下理论基础。
三、如果再给我一次重建课题的机会:
1.做好课前调查,讲学生之所需,之所求。
因为受到场地和学生的限制,本次课堂略过了学生背景知识反馈的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学生对西方戏剧一无所知的情况。所以,如果再次教授本课,我会利用问卷星提前调查好学生对西方神话故事以及戏剧的了解程度,更好的准备导入素材,让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最大的满足。
2.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阅读课中,干巴巴的文字不足于刺激学生多维度感官,如果能够善用网络资源,适当补充图片、视频、音频资源,更好的向学生展示《糖果屋》中的人物形象,场景布局。配合文字形式,更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45分钟内,提高课堂效率。
3.安排分层任务活动,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没有直接和学生接触的情况下,在实施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时,不太好把握学生学情。在现实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或者环节供学生自主选择,最大程度的让不同基础的孩子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得。
最后,非常感谢有机会能成为决赛选手之一,在高手如云的赛场上激发自我潜能,能在一次次设计、重建课堂中教出自己的风格。课堂有反思才能有所提高,人有复盘才能升级。愿自己在一次次赛课中成为更加优秀的教育者,突破自己,一路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