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工作比较忙,这一章的内容都只是匆匆看过。本来看到讲日本人究竟能不能掌握西方的心理治疗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但是书中的内容却让我觉得没太看懂。
记录一些有感触的地方,比如,心理治疗时常会受到误解,以为不过是制造一些顺应环境的人而已,其实即使以此为目标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况且我们的目标在于在被赋予的环境中,当事人如何自主的找到自己人生的道路。前一种说法看起来是以环境为主体的,而后一种说法更有价值,是真正的以人为主体的。
后面关于父系主体,母系主体,中心统合型,中空均衡型,这些论断都觉得云里雾里,可能是理论背景不够吧。
讲到自性,荣格很早就反对将自我作为人内心的中心,自我是由无意识来驱动的,但像很多双重人格所表现出的那样无意识总是在补偿自我的状态,总是显示出一种保持全体性的功能。因此荣格主张不仅仅是意识,有必要全面的考虑包括无意识在内的全体性。在这里区分了自我与自信两个概念,自我是意识的中心。自性是又有意识又有无意识的人内心整体的中心。
一些东方文化背景下,治疗者说明,解释给一些忠告,当事人会毫无批判地服从,这个问题是需要深思的,而不是误以为这个来访者真懂事儿。
粗浅的做以上这些笔记与思考,如果有机会再读这本书的话,可能会领悟到更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