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是节假日,浚县县衙内空阔无人,几位本地大妈在院内广场跳舞,字正腔圆地演唱《我的祖国》。
县衙悬挂“明镜高悬”匾额,左右是各种政府办事机关,好奇的是院落西南角有监狱一座,立有石碑一块,上书“卢柟读书处”。屋门紧锁,光线幽暗,隐约可见一座蜡像。
卢柟是明代浚县人,蒙冤入狱十年,关在县衙监狱内,因此他的许多诗、文、赋都在监狱里创作,其文集命名为《蠛蠓集》。
卢柟自序中说,一因蠛蠓洁于自奉,介于自守,不如蚊蚋侵秽强啖;二因居蓬茨藜藿,不是名门贵胄,孤独穷困,弱小如蠛蠓;三因诬系狱,奔走呼号,无人理会,颇类蠛蠓之卮燕吭,罹蛛网,振其音而暗暗者。
蠛蠓,音(miemeng灭猛),一种体积微小的飞虫,也被指代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曾记载这种小生物。
人生何尝不是蠛蠓呢?凄凄惶惶一生就过去了。
但人生又何尝只是蠛蠓?世袭翰林府,子贡第七十七代后人依旧享受着先祖的恩泽。
据说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返京路过浚县,子贡的七十世嫡裔端木谦作为名门之后,有幸迎驾觐见。康熙景仰子贡,于是封端木谦为翰林府五经博士,世代相袭。这就是祖宗遗德,恩泽后代。
什么是世世代代的传家宝?不是深宅阔院,也不是良田万顷,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高官厚禄,而是学问道德。
同样在浚县,相聚不过百米之遥,一个自称蠛蠓,被命运无情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小人物,一个恩泽后代,受万世景仰的先哲贤人。两个历史人物如此巨大悬殊的命运走向,似乎在昭示一种中国文化的特殊符号。
每个人都生如蠛蠓,但不是每个人都甘于活如蠛蠓。
子贡不会想到,在千年之后,他能够留给后人如此巨大的财富,这笔财富不能单纯以货币价值计算,而他所带来的货币价值如此真实地存在,逾越市场经济规律坚挺地存在,并且仍将继续存在下去。这就是学问道德的价值所在,这就是文化的价值所在。
世袭翰林院有门房,护院老人用电饭煲熬着绿豆粥,淡淡的香气弥散在院落里。
我内心里渴望,做那位护院老人,有一座孔门院落,一间门房,一张木榻,静静守护千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