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吾国万里,有米利坚国,是国也,异器物之精巧,为万国之师法。其一物,名奈,亦风靡于世。亦行于国,购之千金不可得。国有王姓巨贾之子,放浪不羁,人莫望其项背。炫其资财,贾之数几,贻之犬。——《论王思聪买苹果7赠爱犬》
中国自古以来被人称为礼仪之邦,文化之邦。到如今,社会似乎已经变成了比较危险的境地。与奢靡的买大堆苹果7赠送自己养的狗相比,有贫穷而绝望的人杀了自己孩子然后自杀。正是因为社会完全被世情占据了,而完全没有了文化,才会有这样强烈的对比。其实,从自古以来,人们的发展就分为两条道路,学文化和学世情。换个表述方式就是,你如果不能以文化来立身,就要专研世情,才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当然,是有特例的。这里说的是普通的情况。)。世情,是这个世上的道理,当然包括很多东西,主要是游走社会的能力和总结出的道理。其中最高的境界就是术,就是把这些套路运用的炉火存青。一般的政治人物都是文化与术并存的,因为就传统来讲,治理一个国家要明白大道理和具有灵活性,这两者并存,才能治理好。抛开那些政治人物回到普通人身上。前面说的两种社会现象,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在于穷人无心,富人骄奢。其但是富人骄奢并不是社会的悲哀,因为从古代到现在。而且是富人还是一个穷人开始,他选择的道路就是专研世情,到达精通就成了富人。但是成了富人之后,无论是修建学校,假装成一个儒商。或者请老师教育后代,这都是表象。真相是,如果他想产业能发扬广大,要传给继承人的还是世情,是不可能传给继承人文化的。这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多数的继承人只学到了皮毛,因为他没有创业者的艰辛。缺乏实践,就容易不明白表面现象隐藏的实质。比如:胡雪岩成为巨富以后,铺张浪费,行为乖张(比如看上个女子,下了聘礼,洞房都没入,第二天就休了她),而且常常大摆宴席,宴请官员。如果他没破产,子孙继承了家业,子孙看到他的这些行为只会学习到他的铺张,学不到他铺张背后的手段和心思。所以中国的富户大多数都是二世而亡。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到了现在,传到第二代,通晓世情已经不够了,还要学习更多的东西。但是中国的富豪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如果公司不请职业经理人,让自己的子孙只按时领股份分红,公司亦不免二世而亡。所以富人炫富,是一种传统,只要他不杀人越货,挥霍自己的钱荒淫无度也没什么错。
虽然富人炫富是正常的,那么穷人杀自己孩子和自杀也是正常的嘛?必然是悲哀的,抛去其他的因素,在于内心的绝望,内心的绝望在于空虚,空虚在于抛弃了文化,所以就悲惨的自杀了。从中可以看出这个社会的悲哀了。其实世情和文化,是所有人的,并不分身份。主要是特定的社会身份的人有所侧重。问题在于现在的社会,刨去政治家和学者,几乎所有的人都抛弃文化去专研世情了。专研世情是可能成为富人的,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擅长于此。尤其是极为穷苦的人,我们的内心就空了,一旦想迅速摆脱穷苦暴富的希望破灭,一旦丧失对于生活的希望,没有一种东西能成为你的信仰,支撑你活下去,能有动力活的更好。恐怕只有毁灭这一个道路了。
那么,文化对于穷人究竟有什么益处,还重新开始捡的起来吗?
文化,是一种信仰。他对于我们的用处就好像打开心门的一把钥匙,让自己的心门打开,把内心的阴霾散出去,把外面的阳光和风景照进来。才能免于极度的绝望。穷人怎么学文化?要知道穷人学文化并不是为了研究文化当大学教授,是要养心性,明道理,开眼界,去凶顽,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对自己有信心,对自己的家庭有信心,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的目的。说到底就是儒家文化所说的“修身”。修养文化从身边开始,从自己老祖宗的文化开始,到了解别人的老祖宗的文化。能做到哪一步是哪一步,也不必勉强。如果你在农村,周围有人信仰基督教,你可以去听听,既联系了周围的人互相帮助,也最起码可以了解一下新的东西。最近兴起的国学热是一个好的现象,尤其是百家讲坛,其实是面向我们老百姓的一个了解文化的渠道,有很多人批判讲者把传统文化庸俗化,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主要的原因是想让我们文化几乎是空白的老百姓能够接触到这些经典,能结合自己的经历能够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一定的思潮,能够引起社会对于文化的一种重视。这也是十分不容易的。在一个把文化抛弃了很久的社会,把文化重拾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穷人,更加难以理解文化的重要性。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特别注重偏远地区的人的精神诉求,所有资金,人员和物资,第一时间向他们倾斜。从第一步开始,慢慢的把种子从近向远,从城市向偏远地区辐射,建立一种文化的氛围。是永远不能止步的。
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富人是教子以世情的。在现在这个社会,只要不是太荒唐,不至于身死家灭,至于文化的资源,他是有很多的,哪一天他觉悟,修行文化,不仅仅是有文化的问题,而是可以十分精通。还是应当以解救穷人的精神匮乏为第一要务,因为物质贫乏可以改变,精神匮乏却可以导致毁灭。这是永远没有尽头的。从每个人开始先救自己,在努力救他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