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理论武装自己的教学——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7-12章》感悟
本周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7到-12章,主要呈现的,理论是:高原现象、思维定式、归因偏差、沉锚效应、连锁塑造、詹森效应。在这几个心理学理论当中,前三个是我们原来在心理学当中学过的,而后三个虽然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也有所感触,但是作为专业术语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读完这六个章,我有如下感触:
一、高原期是让人迷茫的时期,但也是让人奋进的时期。解决高原期的办法:丰富的知识基础,联系紧密的知识网络,强劲的动力系统,百折不挠的攻关勇气,顽强的意志,新的活动结构和活动方法,越来越完善的学习方法。我在书的上面大大的写了关于高原期的,对抗方法就是“熬不死就往死里熬”!因为只有熬过高原期的人才知道个中滋味,比如说我在这几年当中,希沃的全系列学习、信息技术的2.0通过、组建工作室、对工作室进行顶层设计,课题组成员的招募和课题的申报,各种科目、各种课型示范课的设计,根据参训教师需求讲座的构思,论文的写作,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经历过的,但是在这些过程当中,有时候真的会让自己进入一种非常迷茫的阶段。感觉之前所有的准备在脑子里都被清空了,在这个特别失望无助的时刻,如果咬紧牙关继续坚持的话,再继续查阅大量资料,或者寻找新的路径寻继续往下走就会发现,自己的感悟或者思维会更上一个台阶,其实就包括我们阅读有一定深度的学术着作,他都是属于要抗过高原期的过程。本周我正在进行志愿者大赛的申报材料,对于这个陌生的领域,再加上申报材料的高标准、严要求,我真的感觉进入了鬼门关,但闯过这个鬼门关以后,似乎重生了,不管是知识的储备、问题的解决、见识、阅历、胆识、筹谋都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成长。这几年,我就是在这样一次次推摧枯拉朽中完善了自己,当在高原期的时候,会感觉毫无头绪,一头雾水,痛苦煎熬。很多个晚上都会折磨到自己有一种濒死感,因为那个时候一点灵感都没有,而材料的上交日期又到了,各种催交材料的电话和信息一波又一波的轰炸,内心的焦虑是无法形容的。自己却又无从下手,此时此刻就是进入了高原期,当跟别人交谈了感触和团队凝聚了智慧以后,其实就获得了“第二次呼吸”,并且把材料高质量有创意的完成了。
二、思维定势可能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甚至有时候产生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思维定式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势是我们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可以大大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缺点是不同的情况下用同样的方法问题去解答,就行不通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我发现现在孩子的思维定势很严重,学会了一种解题思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会套用,甚至。过程繁琐一些、张冠李戴导致错误的结果他都在所不惜。作为教师就应该在课堂当中创设能够提供自由思维空间的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灵动,才有创意,才会思考。未来也是需要这样具有多维思维的人。实际我们在教学当中,很多教学方法的不当就会导致了孩子形成思维定势,比如说我们在教学简便方法的时候,都会告诉孩子看到25和4,125和8就可以凑成整百和整千,这样强化以后,孩子就会忽略中间的运算符号导致错误。还有学习了分配律以后,结合律孩子们也会拿来这样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知识的本源,还要进行知识点的异同对比,才会减轻思维定式给教学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归因偏差现象其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是非常常见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分班以后,教师之间生源的差异评价问题。从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可以证实,生源之间确实存在差距,但是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技能才是决定孩子成败的关键。生源好的在开始的时候,教育起来会方便一些,生源差的要达到与好生源好的班级相同的成绩会多付出很多,但是,只要给孩子们足够的信心,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优势,老师善于运用教育教学理念,踏踏实实地进行教学,实际上通过一年或者两年的努力,是可以赶上甚至超过的。不过就要看生源不好的班级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如果一直带着主观的偏见,甚至是消极的态度或者负性的情绪去面对学生,这样是。起不到教育效果,甚至会把学生引入不健康的学习状态。在平时做事情当中,其实也会出现归因偏差现象,如果事情失败以后,只找客观的原因,不找自身的不足,实际对于失败是有害的,在同一班级里,对于习惯不良和学习成绩后进的学生。如果教师的归因不当,。会误了孩子的一生。毕竟他们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对自己的判断大多依赖于外界尤其是他信任的老师,他们心智不成熟,别人的评价都信以为真,甚至成为他们终身的阴影,我们在对孩子进行归因的时候需要慎重再慎重,考虑再考虑。
四、沉锚效应是教学智慧的运用,感触最深的就是在课堂提问当中问题的设计、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案例的教学和例题的运用。孩子他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指令性很强的、与之前经验能勾连的过程。在学习例题的时候找到了解决相关或相似问题的思路,那他在做相同问题的时候是可以进行铆钉的。但要绕过沉锚的陷阱,我们就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做决定之前需要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集思广益来开拓自己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
五、连锁塑造对于行为习惯和后进生的培养会更有效果一些,因为。这两个类型的孩子,他们在长久的环境造就下形成了我们所能见到的习惯和所获得的知识,他们普遍不自信,畏难情绪严重,如果能根据他们问题定制个性化的套餐,从他们能接受的、感觉容易的、目标开始,给予指导,在他们轻松完成目标之后,经过训练不知不觉当中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能跳一跳,摘得到桃子,让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发展学习新知。如果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这类孩子是这可以慢慢的改变的,“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这个改变的过程非常的漫长,如果抱有一种功利色彩,或者说。在短时期之内见到成果,是会导致半途而废。因为这两个类型的孩子学习意愿不强,解决问题的办法单一,对于这两类孩子的教育才是更值得去研究的。
六、詹森效应在所教学的班级里有几个孩子会出现。平时回答问题很积极,对于问题的表述也很清楚,作业做得也非常让人满意,单元考试的分数也理想,可是在综合性较强的练习中,他们获得的成绩与平时相差很大。除了。知识的。综合训练、整合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不强以外,可能对自己的要求太高,或者家长给予的压力很大形成了焦虑情绪。在教育教学当中要在平时注意矫正学生的,焦虑情绪。培养学生和家长平常之心。
王江波写于2022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