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深陷生存时间的悖论之中?
该如何摆脱呢?
在前两天的学习里,我们了解了在时间花园中好玩时间、心流时间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在五种时间的花园中,生存时间最常陷入的悖论。
多年使用效率手册的同学,一直会问同一个问题:
自己在完成了一个目标之后,又马上启动了下一个,这样人永远有得做,永远有目标,生存时间好像永远不会消失似的。
那我们就是要无止境地奋斗吗?
如果只有不停奋斗才是正确的话,那人应该什么时候玩呢?
玩多少才算合理呢?
这个问题咱们在生存时间、好玩时间都讨论过,今天再拿出来重点讨论一次,因为它在我们人生中出现得实在是太普遍了。
其实这个问题背后,是一种流行的价值观方式。这种价值观方式正在成为一种职业陷阱,也被叫做“精英主义”。
有一本书叫做《精英主义的陷阱》,里面就提到过这个问题:
健康的职业应该是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表达。但是现在一些行业超长的工作时间,让工作成为了人生的全部,让人生没有了其他的意义。人们正在塑造和描述出一个“精英阶级”,而这个阶级已经变成了被孤立起来的劳动力。
这段话适用于无数年轻人和创业者,也就是现在的打工人。TA们从追求幸福的起点开始,却在追逐中渐渐陷入了生存时间无限循环的怪圈。
我们会发现,很多人都对自己超长的工作时间感到自豪,比如有些人主动996、997,TA们觉得这是彰显社会地位和工作价值的象征。但其实在工作的过程中,TA们忽略了工作的意义,只把这作为一种优越感和对自己的肯定。从心理上已经接受了“更长工作时间=更大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仿佛能给人带来荣耀和满足。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行业的现状都是要求高强度工作的,这种环境造成了现实是:有很多人开始在生存时间无限往复的怪圈中难以自拔。虽然人本身非常努力,却处于煎熬和不幸福之中。这个状态基本就是时间花园典型结构里的“机械而麻木的人”,会活得疲惫而惶恐。在生存时间的浪潮里起起伏伏,但一直有上不了岸的感觉。但由于现在这种活法的倡导声音太大,很多原本不希望这样生活的人,也认为这是一种常态,这就是自己的人生了。
一个创业者,为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着更加复杂和严苛的时间管理。在各种时间优先级的调整中,TA们经常会为了计划中的未来,牺牲掉当下的快乐时光。如果哪一天把玩耍优先了,过后就会担心,甚至玩耍的当下就开始担心了——怕未来不来,也怕未来不如我期望的那样来,更怕未来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才不来的。
所以说很多人都受到了这种“精英主义”的影响,TA们始终不知道“多努力才算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才有资格玩耍和休息。"
当然这个问题潇洒姐在两年前就解决了。
给大家讲一下趁早创始人潇洒姐的情况,因为像她那样,工作和生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她就会认为把握人生的方式在每一天里,唯独不在玩耍和假期里。反而是假期这种东西,会把她的连绵人生切割开来,打乱她生活和创业的节奏,让她被迫休整。
那么我们选择了创业,就是选了不再有真正的假期。心里不放假,去哪里都惦记着工作。所以当初的潇洒姐长期认为,不存在关上电脑和手机就告别工作这件事,她就算关上电脑,一切问题都还是她的。问题不会自动解决,都要等她来解决。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去到了各种地方,也旅行。很多地方都很美,她也会赞叹、也会看,也会拍照,但总忘不掉出发前没做完的那些事。也一直记着,无论她走在哪里旅行,都是走在自己未来目标的途中。
她也曾经认真思考,享受当下和计划未来的比例关系,她也知道二者兼备是对的、是健康的,但不知道这兼备如何实现。她就会想,那些在假期中实现活在当下的人,到底有哪些具体操作?还是说,其实所有的人都一样,那些精英们也都是在瞻前顾后中度过了假期?
所以跟大家一样,在朝向目标努力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你为了活在未来,却没有珍惜此刻,可是你真实的人生,就是在此刻发生的。我们之前做了那么多的努力,都是为了此刻吧,但是我却没有享受到,因为我马上就要为了下一刻开始努力了。这就是我们陷入无限循环生存时间的原因,这让我感觉奋斗本身是一个悖论。
但我现在知道了,它其实是一个可以打破的悖论。
在历史的进程中,社会的上层阶级都会有意识减少自己的工作量,投入更多闲散时间到音乐、文化、艺术之中,有足够的享受放松时间,才是他们重要的身份标识。大家想,当时贵族的标志,正是可以不用从事生产工作,把时间投入到“没用”的事情上。
这里咱们必须说,五种时间互相比较,确实有优劣之分,最优的是心流时间。
而且大家发现,这种时间并不直接指向工作和你赚了多少钱。所有种类的时间,都有他们各自的用处和价值,并不存在“没用”的时间。“没用”这个概念,一般是在规定目标下对事物的判断:有规定,才会分为有用没用的项目;如果没规定,那就都是有用的项目。
比如你要参加高考,那学画画就“没用”;要攒钱买房,那看小说就“没用”。但我们面对的是整个生活,当你的生活中存在多样化的目标,那每一个匹配目标的动作,就都能发挥它们自己的作用。如果说判断这件事只是因为不能赚钱,因为不能赚钱,所以不能增加财富用以消费,仅这一个理由就判断它没用,只能说明这个人的目标已经塌陷到十分狭窄,并已经跌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
所以如果想要摆脱生存悖论,那就要摆脱过去的认知。
Step 1
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有能力去俯瞰你的生活,而并非去看某个目标。目标会针对到某一时间的作用上,但生活不是,因为所有的时间构筑成了你的时间花园。它就像是一个建筑,只有一面墙是没办法建起来的。
Step 2
第二步还是我们在生存时间中反复讲过的老生常谈,那就是要有意识地优化和缩短生存时间。
Step 3
第三步就是当你有能力俯瞰整个生活了,把它当看作一个花园了,那就可以开始着手把之前被生存时间占用的其他时间,加入时间花园中。
所以各位,如果人群真的分阶层,我们也在努力工作和生活,去向更高级的阶层晋级。
这个更好阶层是什么呢?
它的标志应该是:拥有更多时间去享受最优体验。既有着更多心流时间的保障,也更懂得心流时间的珍贵。
不得不说,这两样很需要赚钱时间和好玩时间作为支持,金钱和见识会为心流时间的获得,提供更多的条件,但并不绝对。
如果人群真的分阶层,我们应该向上追求更多的心流时间;如果人群真的分阶层,那每一类人群,TA们花园的样子必定是不同的。
我们这么努力是为了追求卓越,但真正的卓越肯定不是持续劳动的能力。
我们是以逾越阶段性的生存时间为荣,并不需要以超长的生存时间为荣。
以上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
Day 77
你是否深陷生存时间的悖论之中?该如何摆脱呢?
一
曾经的我,深陷生存时间的悖论之中。当时的我处在一个超长工作时间的行业里——活动公关广告公司。工作成为了人生的全部,并且不分昼夜。
但这并非“精英阶级”,就是一苦逼打工人。
就算是往前追溯,市场拓展部的商务拓展工作,经常性的出差,熬夜出方案。
再往前追溯,地产营销口的工作,常年驻外,遇到开盘强销期,就停休。
工作20年,深深陷入了生存时间无限循环的怪圈。
直到近两年换的这份工作,有了正常的下班和周末时间,才为自己争取回了逾越生存时间的可能。
甚至拥有了瑜伽和绘画的心流时间。
现在正在通往赚钱时间的路上。
二
说到“该如何摆脱生存时间的悖论”。我觉得:
首先,正视这份想摆脱的焦虑。
在拼搏奋斗的日子,如果哪一天把玩耍优先了,就开始担心——怕未来不来,也怕未来不如我期望的那样来,更怕未来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才不来的。
有这种焦虑很正常,我现在就是,在没有成功逾越生存时间之前,这种焦虑会一直存在。
所以,不排斥它,与它和谐共处。
焦虑也是动力。
其次,珍惜此刻。
在朝向目标努力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你为了活在未来,却没有珍惜此刻。
学会有意识减少自己的工作量,投入更多闲散时间到音乐、文化、艺术之中,有足够的享受放松时间。
至于怎么做到,方法很多,比如我,一是换了份工作,二是利用好了起床三小时。要有意识地优化和缩短你的生存时间。
第三,向上追求更多的心流时间。
有能力去俯瞰你的生活,而并非去看某个目标。有能力不用从事生产工作,把时间投入到“没用”的事情上。
真正的卓越肯定不是持续劳动的能力,我们是以逾越阶段性的生存时间为荣,并不需要以超长的生存时间为荣。
我们这么努力,正是为了追求真正的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