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及姜维北伐失败原因探讨

三国演义已经看了N多遍了,颇有感慨,今日把诸葛亮北伐及姜维北伐的失败原因写了下来。

1、经济问题。蜀国人口不足100万,吴国人口200余万,魏国人口400余万,人口的多少代表着粮食的产量高低,粮食问题又左右着军力的维持问题。相比来说,魏国的可维持军力要远胜于蜀吴两国。

2、军力问题。蜀国军力约10万人,擅长山地战,在平原上很难对付魏国的骑兵;而魏国军力约60万人,虎豹骑、青州兵和虎卫营均是名闻天下的军队。吴国方面,军力约20万人,内部军制为各个门阀势力的私家兵,进取不足,很难有效配合蜀国的北伐。

3、民生问题。蜀国官吏约4万人,军队10万人,80万人供养14万人的生计,致使民力逐渐枯竭。即使是屯田,也难以弥补国家连年征战的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国力与魏国相差越来越远。

4、军事问题。诸葛亮把握战机的敏锐能力不足,发动战争牵连日久,白白耗费大量的钱粮。姜维北伐不仅未见成效,而且严重拖累国家经济,军事上损兵折将,国内饿殍遍野,怨声载道。

5、统帅问题。诸葛亮性格沉稳,缺乏战场的胆魄与临机应变能力,内政方面独断专行,知人善任上不如刘备,所提拔人才是否合格是以人才能够贯彻诸葛的战略方针为标准,压制魏延、李严、廖立等优秀军政人才。姜维前期为费祎所控制,不能有效给魏国予以打击,后期又难以遏制陈坻专权、黄皓乱政,军事上即使有大胜,也不能在没有后方支持的情况下扩大战果。

6、派系问题。刘备进入益州之后,重用旧部及荆襄人士,拉拢东州势力,压制益州本土势力,益州本土势力成为了蜀国税收的主要来源,该势力与蜀国渐行渐远,成为了日后蜀国灭亡的重要推动者。

7、人才问题。魏国曹氏、司马氏着重拉拢人才,排除异己,反间、刺杀敌国重要官员,掌握了争取人才的主动权;蜀国因循守旧,不知顺应时代变革,使得人才越来越匮乏;吴国不知进取,以吕蒙,陆逊为代表的统帅将战略目标放在了荆州和山越问题上,后续统帅诸葛恪、孙琳只知争权夺利,使得国家衰落,人才大量流失。

8、外交问题。孙权表面上与蜀国媾和,但实际上不断利用蜀国的民族问题鼓动其内部的骚乱。蜀汉的陈到、李严、邓芝、罗宪等重量级战将镇守永安,始终在提防孙吴,大量军力被拖累在了永安。

9、民族问题。诸葛亮进兵南中,虽然解决了孟获的叛乱,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事实上南中叛乱不止,严重拖累了益州的经济与军力,北伐时羌人反复无常,缺乏军事行动上的助力。

10、战略问题。蜀国以攻略雍凉为目标,以一州之力与曹魏势力相周璇,有效阻止了魏国西部的发展,但所谓北伐往往不能达成目标,这是由于魏国政坛稳定时,蜀国无机可乘;魏国政坛不稳时,魏国领导阶层调协有度,损失很快被降低到最小。总结说来,蜀国实力与魏国相差太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问鼎中原的,在战略层面上,能够恰巧赶上魏国政局混乱,且又无力调遣军队,这才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这机会可遇不可求。

鄙人学问有限,欢迎各位历史能人予以斧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小读三国,算算至今也有十几年时间了,一直想在简书开一个三国的系列,然而一直觉的自己的文化水平能力有限,迟迟不敢动...
    冥想盆阅读 7,732评论 14 16
  • 三国鼎立,魏国最强,据有中原、河北、山东、西北、辽东和淮河一带,东吴坐拥江东八十一州,蜀国其实是最弱小的,特别是关...
    目送归鸿阅读 5,244评论 0 3
  • 自公元228年开启北伐战争,到公元234年诸葛亮于五丈原逝世,在这6年时间里蜀国历经5次北伐战争,虽然战果颇丰,但...
    凌Zero阅读 6,584评论 2 10
  • 《夜》 头疼 胃更疼 负负得正 果然疼痛吸引疼痛 我睁眼看着黑夜 黑夜将我覆盖 2017-11-14
    李寒雪阅读 1,781评论 2 3
  • 没有内容
    猫白子阅读 94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