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去上心动已久的爵士舞蹈课了。一堂课跟下来,腰酸背疼、脸红气喘就算了,舞蹈动作也没记住,各种细节更是跳不出来。看着镜子里手忙脚乱的自己,脑海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要不我还是回去跳民族舞算了”。“叮叮叮!”心中顿时警铃大作,固定型思维又偷偷跑出来捣乱了。
心理学家把人的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简单地说,固定型思维就是相信人的基本特质,包括智力、能力等都是固定的,世界是检测特质的工具。固定型思维觉得人就像一块等待打磨的原石,是哪一种玉石,玉石含量和形状如何早已确定,只待通过学习、锻炼、经历等各种方式开采出来。而成长型思维相信人的基本特质,包括智力、能力等都是可以不断提升的,世界是培养特质的工具。成长型思维觉得人就像一块画布,随时可以在上面画上各种颜色、图案。
两种思维方式让人在面对努力和失败的时候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也就自然而然会有截然不同的行为和结局。
固定型思维让人害怕努力,成长型思维让人享受努力
学生时代,每个班都有几个喜欢偷偷努力的学霸。其实这些偷偷努力的同学,除了想要惊艳大家,也可能是因为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努力。因为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智力和能力是固定的,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于一个人是否聪明。聪明的人取得好成绩应该是轻而易举的,如果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则说明这个人不够聪明。而成长性思维则让人相信人的智力和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努力的意义非常重要,努力的程度决定了成绩的高度。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害怕别人知道或觉得自己努力,因为他们认为努力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行为和宝贵的品质。
固定型思维让人追求结果,成长型思维让人享受过程
固定型思维让人不敢坦诚自己是努力的另一个原因是固定型思维让人只在乎结果。因为如果人的智力和能力是固定的,那么一切结果就是对个人特质的展示。如果结果是好的,那么这个人就是聪明的、优秀的,如果结果不够好,自然也就证明这个人不够聪明、不够优秀。成长型思维则让人享受过程,因为它让人相信人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锻炼去提升自己,因此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在进步。不管结果是好或坏,都不能用来证明自己行不行,自己一直都在成长的路上。
固定型思维让人自卑,成长型思维让人自信
过度在乎结果会让人害怕面对挑战。所以固定型思维让人会优先选择那些自己更有把握成功的选项而不是自己更喜欢更想要的选项。每年求职季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同学问我哪个考试的成功率更高,哪个选项的成功率更高,而不是认真分析自己更喜欢更适合什么样的岗位。
很多年前有一个朋友和我分享过自己的心路历程。当年她因为害怕考研的风险,所以选择保研留在自己并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找工作的时候又因为害怕风险,选择了一个自己并不太喜欢的单位和岗位。多年之后回顾人生,感慨不该一路将就浪费了人生。因为选择的时候不够心甘情愿,所以总对未选择的念念不忘,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平顺时更生怨怼。
总选择看似安全的选择,即使最后结果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让人羡慕,但你也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你自己明白当下离自己的想要有多么遥远。这种差异会让你开始怀疑自己。总是选择安全的选项而避开自己想要的选项还会让你怀疑自己能力。久而久之,你为自己划定了一个安全区,给自己建造了一堵高墙,不敢越界一步。你害怕墙外的世界,你也害怕高墙的坍塌。如果哪一天,那些所谓安全选项的结果也并不如人意,你会彻底地怀疑自己。
而成长型思维因为让人相信每一次挑战无论成败都是一种成长,所以会让人勇敢地面对挑战。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坚定地听从内心的声音。每一次挑战无论成败,成长型思维都会让它成为知识、智慧与勇气。不懈的努力和一次次的锻炼让人在自己的追梦道路上不断前进,让人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爱自己。
成长型思维让人就像一幅绚丽的画作,画满了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而不是一块别扭的宝石,也许很美很昂贵但却没有散发出真正的光芒。你想成为一幅展示真我的画作,还是一块自我限制的宝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