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台兴南加油站
“天下一绝汉代传,舌尖美味诱千年。停车辨店觅摊小,止步闻香问巷偏。滋润不消游子瘾,色鲜难断客人涎。乡愁密码何以解,地北天南味蕾馋。”冯华贵老先生这首七律《汉中面皮》,幽默谐趣地道出了当地人对这款美食的喜爱。
“我们出差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尝一碗家乡的热面皮。”在不止一档美食视频中,餐馆里痛快地嗦着面皮的汉中娃对着镜头,总做如是说。汉中面皮的魅力为何如此之大?还得从头说起。
相传,秦始皇在位时,秦镇附近有稻田十万亩。有一年,关中大旱,沣河缺水,农民无法,只好在田里挖井浇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打下的粮食尽是稗秕。碾出的大米质量太差,无法向皇帝纳贡,农民们深恐惹欺君之罪。当时有位农民李十二,将新打下的大米用水拌湿之后,碾成米粉,和成糊状,然后倾倒在甑篦上蒸熟,切成条状,名为大米面皮子。大家尝后,个个称奇。李十二带着米皮和纳贡的人来到咸阳,将面皮殷勤奉上,跪请万岁试尝。皇帝尝米皮,美味可口,备加赞赏,并令今后秦渡镇的贡物只献大米面皮子,不献大米。后来,李十二在某一年的正月二十三去世,秦镇一带的人们为纪念他,家家户户都在这天蒸大米面皮子吃,以纪念发明这道美食的人,后来正月二十三这一日在秦镇以及户县一带发展为凉皮节。
故事虽然传得很玄,亦不见正史有载,但从米(面)皮敢于和秦始皇“攀关系”一事说来,足见三秦父老对这玩意是多么自豪。
实际上,在晚周时,今天的中国北部主食还是以栗米和黍子(今之大黄米、软黄米)为主,而“麦”(今天的小麦)的“市场份额”扩大到俯拾皆是的程度,还需汉初以后,至于稻种,在距今一万余年的浙江“上山文化”遗迹中就已被发现,故地处巴秦之间的汉中也许当时更多是稻、栗混种的状态。这无疑为“米(面)皮”这种神奇的菜肴奠定了最初的材料基础。
话说汉代以后,随着西域的胡饼传入,“就汤下面”也成了今天中国大江南北都能看到的汤面的雏形——那时还是面片汤、面疙瘩汤。《汉书·百官公卿表》就有记载道:服务宫内的机构少府,就专门设了汤官一职,专司“供饼饵”。
到了西晋时代,随着水力、畜力磨坊的成熟,以小麦为食材的食品变得更加常见,晋人束皙在《饼赋》中说,“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于是火盛汤涌,猛气蒸作,攘衣振掌,握搦拊搏。面弥离于指端,手萦回而交错,纷纷馺馺(音:飒),星分雹落……”
看,是不是一则公元4世纪版“刀削面”小视频跃然纸上?
而对小麦不那么容易种植,或当地人不爱吃面食的地区来讲,使用稻米代替也是题中应有之意。相传,东晋南北朝时期,北部地区民众纷纷避居南方闽、越、粤、桂等地,为解思乡之情,就因地制宜地使用了脱壳稻米,经浸泡、蒸煮、压条等工序制成的条状、丝状米制品,再泡汤食用,这也是今天各地“米粉”的来源——
比如驰名天下的广西桂林螺蛳粉。
湖南津市牛肉粉。
贵州遵义羊肉粉。
……
而在南北交界的汉中,不管是小麦还是稻米都非常丰富,故面皮(米皮)在汉中都是早、中、晚餐离不了的“汉中小吃四绝”之首。
其做法是,面粉加盐加水和成面团。往面团盆中倒入适量清水,象洗衣服一样在水中反复揉洗面团。洗出淀粉液。
再将淀粉液放进特制蒸锅蒸熟,就形成了面皮。
再将切成条状的面皮盛于碗中,加上特制蘸料、辣油,就成了汉中人魂牵梦萦的面皮了。
1980年代后,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汉中稻米产量上升,由于稻米比小麦更容易制作淀粉水溶液(仅需将大米浸泡24小时,洗净,磨成浆,过滤,搅匀)故越来越多当地商家以米代面,于是,米皮、面皮交相辉映也成了汉中美食史上耀眼夺目的一道亮色。
无独有偶的是,广东也有一道和汉中面(米)皮“殊途同归”的小吃,那就是驰名国际的“肠粉”。
肠粉的做法和面皮、米皮都极其相似,是将将磨好的米浆浇在白布或者薄铁板上,隔水蒸熟成粉皮,再在粉皮上放上馅料,卷成猪肠形,置于盘上,淋上调好的酱汁便可上桌。
广东肠粉由于粉皮有容纳空间,故生菜、蘑菇、鸡蛋、牛肉、猪肉、猪杂、虾仁都卷入囊中,这也就成了风格千变万化的百搭名吃。
据了解,1911年出版于广州的《抵抗画报》第三期最早出现了猪肠粉的文字记载。而1998年出版的《香港特色小吃》认为,肠粉实际上是1930年代广州的流动小贩们所制作出来的一种街边小吃;到了后来,才逐渐出现在餐馆里,并搭配了各种馅料。
肠粉好吃的标准是什么?广式肠粉由三部分组成:粉皮、馅料和酱汁。
一碟好吃的肠粉,应该是粉皮爽滑又有些许韧性,米香浓郁;馅料质嫩鲜香,易咀嚼;酱汁咸甜适中,有内涵但又不喧宾夺主。
首先,磨米浆就很讲门道,速度慢出不了活,速度快了米浆在磨制中会自然升温,最终让米浆呈半熟状态,这种半生熟的米浆,会影响肠粉的口感。
其次,馅料要新鲜,比如牛肉肠或猪肉肠,一定要把肉剁“滑”,再用盐和酱油腌制入味。这样处理过的馅料,在嘴里咀嚼品味后就可以一滋溜滑进喉咙里,那种舒爽美妙难言!
第三,给肠粉画龙点睛的是酱汁,它是肠粉的灵魂,也承担了很重要的角色!过于寡淡,则承担不了重任;而过于浓烈,则喧宾夺主。早年的肠粉酱汁调制很讲究,以酱油、食用油为主料,再加入些许八角以及鲜虾壳(虾肉作虾肠馅)熬制而成。后来的人为了省事,使用蒸鱼酱油加糖制作成为肠粉酱汁。这便使肠粉尝起来混合着米浆的清香和酱汁的鲜甜,故令它成为了八方游客来到广东必点的小吃。
同样取自粮食淀粉,如果说汉中面(米)皮像秦岭巴水间刚毅又神秘的汉子,那么广东肠粉则是南岭珠江畔率性而俏丽妹子,他们如一北一南,一西一东的两颗明星,共同点缀起中国美食的灿烂星空。
参考资料:
1、杜三文【汉人老家】汉中面皮 (烟花细语话文字)
2、广东特色小吃,当地人天天离不开的美食,经典粤菜 (一起来看电视)
3、这个蕴含了太多粤人独门绝技的小吃,承包了广东人的一日三餐~(羊城晚报微生活)
4、美食党必看,汉中热面皮(小小欣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