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看过《蜗居》的书和电视剧,其中海萍教Mark汉字的片段触动了我。看着电视中Mark睁大眼睛,牙牙学语般读“木、林、森”时的情景,我想起了自己小学时的一些事情。
(一)识字
未上学之前,我已经接受了一些“学前培训”。
那时我四五岁,母亲经常教我写一些最简单的汉字,翻开薄薄的练习本,母亲将早已削尖的铅笔塞到了我的手中,然后,她的大手裹着我的小手,温暖传递,流水般,一个个并不方正的字落在了纸上。
三五遍后,母亲便松了手,我虽“单刀赴会”,但常常胆战心惊,以致之后所写,往往如狗尾续貂,似蚂蚁,也像蝌蚪。
(二)规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未上学,学校的规矩我已略知一二。
对于五岁左右只知玩耍的我,想象中,学校是万万去不得的。
只要有大人站在我身边,双手叉腰,俯下身子跟我讲:“明年便送你去学校。”眼泪就会在我的眼眶中打转,因为在我听来,这是一件天大的恐怖事件。
大人们告诉我老师有教鞭,谁若不听话就打谁;老师会扣人,专扣那些完不成作业的学生。
单凭这两点,老师在我心中的形象已如牛头马面般狰狞,魑魅魍魉般险恶,一想到一年之后要去见这样的“妖物”,我每日战战兢兢,夜不能寐。
(三)上学无兴趣
要说有孩子对小学的某门课极其感兴趣,这我历来是不相信的。如果非要扯上兴趣的话,那我相信也是因为成绩突出而露脸或是某门课程的老师疼爱所致。
假如成绩一直落后或者经常受老师的责骂,哪里还有兴趣可言?
不管你们信不信,我上小学时反正是没有一点兴趣。那时哪里相信为实现价值而奋斗之类的东西,之所以上学,完全是父母安排的。要说对什么感兴趣,一个字——玩。
学校里,我最讨厌的是演讲比赛,看着比自己还小的小屁孩儿,脸不红气不喘地说出“响应十月革命的号召”等语句,我真想跑过去给他们每人一个大嘴巴子——这不是纯粹睁眼说瞎话吗?你知道十月革命是什么吗?
我每日上学时想着放假,放假后从来不想开学。
我们学校下午安排了四节课,我第一节课低头彷徨;第二节课内心呐喊;第三节课朝花夕拾,回想早晨美味的荷包蛋;第四节课上课铃一响,我的思想便如脱缰的野马,渴望新天地,企盼着人生故事的新编。
(四)傻子不傻
班里有一个傻子,叫“喜华”。
因为他是傻子,毫无疑问地,他成了我们课上课下的玩伴。当时的情形,可以套用今天的两句流行语来描述——“有了喜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娱乐”、“每天的生活是吃饭、睡觉、逗喜华。”
我们喜欢干涉喜华的生活,诸如骗他上女生厕所,或者偶尔群殴他,而他也慢慢习惯了被我们干涉:头也不回地冲进女厕,被群殴时从不还手……后来,无论是被逗、被骂、还是被打,他都默默承受着,有时甚至还会唱几支小曲逗我们开心。
当然他也有我们羡慕的优势,那就是他可以迟到早退,而我们只能早到迟退。
多少年过去了,某次回家,路上遇到了喜华,他热情地向我打招呼:“你还在上学啊,我都开始赚钱。”一句话让我心中五味陈杂,我不禁问自己:这还是当年的傻喜华吗?
有时我会想起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傻子。他是别人眼中的傻子,别人也是他眼中的傻子。
傻子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其实,傻子不傻。
(五)改日再聊
很多人说现在的我是学霸,其实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好学生,爱玩,爱闹,爱折腾。
我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别人说东,我偏往西,父母管不了我,从小,我就像脱缰的野马。所以到现在,还过得很自由。
也许自由是一种心境,也许是一种状态,谁知道呢?也许和童年有关,也许和成长经历有关。
见过太多不自由的人之后,我也不知道了,一两句,确实说不完。
那就不说了,改日再聊吧,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