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专栏《22-1 用知识管理两步半法则,发展专业领导力》读后反思
一、笔记
今天的主题是“知识管理”,这是一个每个人都说,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说得清楚的概念。古典说,“知识管理的额本质应该就是——收集和整理知识,有效率的产出结果,解决问题。”这里包含了前面提过的区分一二三四手知识、区分三种读书法、理解“学习金字塔”和“输出倒逼输入”,这些也是超级个体的绩效指标,那些用数量显摆自己学习成果的都是外行。
古典提到知识管理的三个大坑:
一是把知识管理工具当成知识管理。
例如很多人会在印象笔记等知识管理工具、收藏夹、网盘等平台存储很多信息,但是用”两步半上篮“做比喻的话,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第一步:接球,拿稳球——收集、整理知识
第二步:调整动作,准备上篮——提取、整合知识
最后半步:投篮,命中——形象化、表达知识
二是把记忆工具当成知识管理。
很多人喜欢画思维导图,尤其喜欢五颜六色漂亮的款式,还特喜欢晒,但要警惕这并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思维导图也许方便记忆和思考,但是不利于提取知识,也不利于传播(别人不一定看得懂),更不利于知识整合,。相比而言,由毛泡泡引入的视觉引导的方法更能做到“更好的用视觉提取知识”。
三是把写作、讲课等当成主要的知识输出。
其实知识管理的输出方式有多种,包括:输出内容,除了写作和演讲这些常见的形式外,设计时的ppt、开会时的新观点、交谈时的新启发、吃饭时的新段子等都是有效的形式;输出技能,例如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提升;输出决策,很多人听完课后,决定投身某个领域。
写个爆文,成为知识IP属于扣篮级别,不需要一上来就扣篮。你可以试试复盘。
复盘原本是一个围棋术语,指下完棋,棋手重新摆一遍下棋的过程,以探讨得失,总结当时有无更好的应对招数。联想集团将其纳入企业文化中重要的方法论之一,它包括四个步骤: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古典说,“成功就是找到幸运但是低概率的事,变成知识,并高概率地重复。”说的就是这个,“与其总想着写文章大火,不如自己积累身边的做事的知识——老事情写文档(即工作流程等),新事情做复盘。“”专业本来就是一种领导力,那些持续产生复盘知识的个体,在团队里地位逐渐就高了起来。那些做复盘的团队,一个人有新的探索(一手知识)的时候,集体讨论,共同复盘(高效率学习),并以文字的方式(隐形知识显性化)知会这个团队里的所有人(知识输出),读完复盘文档时,所有人的思维都升级了。“
二、精进
1、你过去的误区有哪些?
不得不说,全部误区我都有,我就是特喜欢收藏然后输出不多的人,最近也在学思维导图,也有点满足于画完思维导图的成就感,我也一直以为要写成文章才算完成输出,写成爆文是终极成就。全部躺枪。
2、知识管理事”两步半“,你走了哪几步?又错过了哪些?
两步半我每一步都走了一点,又每一步都做的不好。搜集的时候没能提取出想要的信息,也没能全部归总到一起,分析的时候没能很好地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输出的时候也没有主题,没有目的,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复盘,但不够重视。
三、联想
其实有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复盘。
例如《10倍速影像阅读法》里有提到阅读之前先设定阅读目的,在预习之后重新审视阅读目的,看是否需要调整,然后在复习的时候提出问题,快速阅读和跳读的时候再寻找答案,最后超速阅读的时候再全文看看,是否有理解遗漏和错误的地方。
例如古典提出的生命之花,每月设定目标,月底的时候复盘看看完成多少,完成了哪些,哪些没有完成,分析为什么没有完成,下个月如何改进。
四、行动
1、不要想一下子就写爆文,重视自己的经验积累和传播。之前我已经意识到了,但不够重视,现在可以把这个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我现在践行的内容很多,包括工作的,包括情绪的,包括学习的,包括身体的,统统都值得写文档或复盘。
2、调整印象笔记结构,利用好搜索功能。
3、把收藏夹的内容捅一到印象笔记。
4、主题输出,主题输出,主题输出。
5、可以从自己目前的问题切入,一边找答案一边输出思考。
6、和朋友的分享,和家人的分享,和学生的分享都是途径,不要总盯着文章。
7、复盘这段时间的专栏学习。
五、思考
1、思维导图真的不适合知识管理吗?它可以被怎样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