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灯

非雅即俗,可俗也有耐,甚至有味。

小时候的读夜书,煤油灯伴,后来是蜡烛,刺激眼睛呛鼻子,兼偶尔烧焦了头发,额前、鬓角,波之正常,甚者半边头发都焦秃了。晚间困倦,自然是各自打道回府,待晨时拥聚,免不了打趣做了回书懒虫,喜闹无常。

相较而言,蜡烛费钱,还不顶时候,更可气的是,烛线多偏心,烛油白白流淌不止。终了,还是收集瓶里,烛线重置,但往往兴奋激动一过程,便又回归烛油流淌。无奈,最蠢笨也最有效的法子诞生了。就是收集烛油到一玻璃瓶里,最好是广口的,没有,就弄个掉把儿的茶碗,也很实用,再以棉线捻个一扎长的捻子,细细的,结实而丰满的,捻头尖尖的,烛油浸透,算是大功告成。

可我独喜煤油灯。即便三九严寒,油捻子易点,而烛捻子往往捻头燃烬,迫不得已火烤烛油任其流淌,再露个捻头,但不好说会成功否。煤油灯好多了,顶多灯芯成花,剪一下就OK。

不管哪一种,都很费钱,因为农村除了变卖田里所产粮棉,就再无可以变钱之物。我读小学,校里组织打预防针,考虑我的家境,只收一分钱,然而就这一分钱,我也是延了半年才交上。所以,一谈钱,一切都要从不花钱角度考虑,实在没办法必须花钱,也要想个替代花钱的法子。灯,也就是在校里读夜书才会奢侈地点上。晚间走路,通常三五结伴,依凭白天的记忆,由各家的护家狗轮流接送。那么也有狗不愿走的夜路,怎么办?高粱杆扎一个灯笼,或举在手里,或以一绳吊于一杆,燃着芯子,用身体的极限奔跑。最极端的狂风暴雨后,路依然要走,因为父母亲催学,学后校门关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就是听天由命。

雪天,月白之夜,几乎不用灯。教室里昏暗,无灯者在外站立,诵读,相互答问,那气氛,终生难忘。偶尔,老师也参与进来,如今回想,师今在已无一,憾!

后来,有了电灯,大大的教室里,一盏灯,在村子中心,映着夜空,分外明亮。这是我生命中认识到的第一盏电灯。又过了五年,家里才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件发生在非常年代的事,一段埋藏在心底深处的情...... 这天是韩雯的忌日。吴生加独自坐在黑暗的卧室里流泪,“雯...
    艾克斯why阅读 4,346评论 2 5
  • 现在人到中年的我,总会不自觉的想起,上学那会儿,晚自习后放学回家,北方的农村是没有路灯的,电灯虽然通了,可觉得电贵...
    青山伴春风阅读 1,040评论 2 4
  • 文/金穗 在我小时候,在我记忆深处,是母亲的那盏温馨的煤油灯伴我长大。 在八十年代的时期,每当夜幕降临,古朴的乡村...
    金穗_ec4b阅读 5,166评论 8 29
  • 过年眼看就要临近了,还有不到二十天就要过春节了,简村非常热闹,就好象年提前来到,广大简友,你也说年味,我也说年味,...
    秋AldrichB果阅读 5,089评论 11 56
  • 【真爱晨聖教育早安分享】 爱,一个字,却几乎贯穿了生命的全部意义!在育儿路上,当咱们不知如何前行时,您的唯一渠道便...
    清米阅读 59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