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必治边。边疆地区民族众多,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通过加强组织建设、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经济发展等措施,要不断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所在。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化党组织设置,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将党的组织延伸到各个角落。突出强班子、带队伍、建机制,以“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四个合格”党员队伍建设、“三学三亮三比”争当先锋行动为载体,加强民族地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乡村“带头人”队伍,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年轻干部,常态化开展乡村干部履职能力培训,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用好“石榴籽服务站”,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引导各族群众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增进“五个认同”、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经济发展是夯实执政基础的关键支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边疆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进步至关重要。加大政策倾斜、资金投入、资源配置、民生改善等措施落实,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改善边疆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缩小边疆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边疆地区自身条件禀赋,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挥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作用,发展特色农牧业、旅游业、民族文化、电商快递等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兴边富民”行动,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繁荣,让各族群众共享现代化成果,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玛纳斯县清水河乡党委周显伟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