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楼主1990年出生于湖北北部一个普通的五线小城市的农村。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同学,大部分都是农村出生,地地道道的山旮旯种地为生的家庭。只有极少数性格比较要强、努力的才能够在深圳、上海、杭州、广州等一二线城市立足,绝大多数只能在四五线城市定居。整体而言都混得很一般,很难有突破。为什么农村大学生越来越难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了(尤其是90年以后出生的农村大学生)?
本人也是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前,每年暑假都还会回家替家里分担农活,说实在的,对于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混得差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农村大学生的起点普遍会比家在城市的低,要混得好,付出的努力要翻倍。职牌屋(zhipw2020)认为,这几个方面的现象,值得我们每个农村大学生来关注和反思。
一是经历对我们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往往是思维方面的区别。为什么现在富人赚钱越来越容易,而穷人要翻身却越来越难,财富思维是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农村里出来的大学生来说,大多数有求稳思维,开拓和进取不足,总会觉得自己能够从农村混到这个样子,已经很不容易了。再者,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会有一段很深沉的自卑期,不喜欢四处结交关系,没有外来的新鲜刺激,思维也会禁锢,改革和动力难持久。
二是经历对我们办事方式的影响。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过习惯的苦日子,甚至上学的时候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办起事来会显得小家子气,同时习惯性地更容易算投入和付出的比重,这从根源上会影响办事成功的概率。我们可以发现,自己身边混得比较好的人,都是善于抓大放小,善于从多方面投入,最终连本带息一起拿回来的。
三是从社会支持角度来考量。首先从家庭支持来看,爸妈大多数一辈子待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能够给予的支持肯定是有限的,所以从起跑线上来说,农村大学生就输了。再者,从自身攀关系能力来说,成长的经历和经验,会导致大多数农村大学生尤其是家庭条件艰苦的农村大学生,内向沉默,不善于交际,最起码攀关系的能力不高,这就导致更广范围的社会支持会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