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马海燕
DAY1
课程开始,风铎老师花了一些时间,介绍父母效能训练这套理论体系的背景。它是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上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有三句很重要的话:
1、人有激发与活出自己潜能的本能。
2、当一个人受到创伤时,有自我疗愈的本能。
3、当条件成熟时,人会自动向更高层级迈进。
同时,老师也分享,父母效能训练是不怕犯错的。
假设,有一个完全糟糕的妈妈,她也养出了一个完全糟糕的孩子;还有一个百分百完美的妈妈,养出了一个心理学上完美的标准的孩子。这是两个极点,基本上,我们不可能是那个完全糟糕的妈妈,也不可能是百分百完美的。
我们学习和成长,是为了不断去趋近那个完美。
也许,在学习前,我们的沟通中,十句都是绊脚石;学习后,只要有一句不是绊脚石,就是一种进步。我们可以把眼光放在进步的那个点,而不是继续纠结在那9句绊脚石上。
学员反馈1:我是复训的。关于人本主义这一段,是我第一次听。一下子有一种很稳很扎实的感觉。
学员反馈2:人本主义的三句话里,第二句话让我感觉一下子放松、释然了很多。我以前背负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包括对自己童年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包括有时候对孩子可能会发脾气……
图片发自简书App
DAY2
一早,风铎老师带领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静心,引导我们去感受自己的呼吸,甚至去感受它的颜色、质地。在一呼一吸之间,感受它的来来去去,想象它把一些压力、情绪都带走了,把那些沉闷、厚重的颜色,都释放到了空气中。然后,引导我们开始走动,继续留意呼吸的深浅,留意脚掌与地面的接触,脚步放慢再放慢……
感受,就是身体的体验。而情绪,是未被表达的感受。
当情绪来的时候,我们常常有乌云压顶的感觉。而当我们觉知到身体的感受,会注意到,它不过是身体的一部分。它不再控制我们了。我,比情绪大。
积极聆听,是聆听事实和感受。当你能说出对方的感受,就能引导对面那个人,迅速回到自己身上,而不会再纠结于外面的人、事。
也许,初学者很难捕捉到对方的感受,但即使是简单的重复对方的语意,也能引导对方从无意识的描述中,越来越有意识,帮助或引导对方进行越来越深入的反思,甚至是,与身体的联结,去开发身体的智慧。
下午,风铎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催眠体验。大家都拿好枕头和毯子,舒服的躺下。一开始,只是简单的去感受你在的位置,与四面墙的距离。然后,用意识扫描身体。(这是我后来问小伙伴得知的,因为当开始扫描身体时,我就已经香香的睡着了……)
整个下午,大家都没有要打瞌睡,状态都杠杠滴。
老师还着力强调了“无问题区”。事实上,我们大部分时候都处于无问题区,在无问题区我信息的发送,是一个极佳的改善亲子关系的机会。因为当关系更融洽了,再去处理问题时,更加事半功倍。
学员分享1:我看过《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的书。但是老师关于“无问题区”的讲解,在我的记忆中是属于空白的。原来,无问题区所要做的功课,不比其他3个区要少。
学员分享2:很喜欢老师带的活动、体验。我对P.E.T.里的技巧很熟悉,但以前我好像是把P.E.T.学难了,在风铎老师的讲解下,发现,原来用技巧可以很放松。
海燕分享:在做积极聆听的练习时,我的小伙伴在说她对老公不接纳的一件事。当我只是简单的重复她的语义,就像一个剧本一样,不断的展开,关于老公更多的不满也随之铺展开来。当她说同样一件事情,我去聆听她的感受,她感觉到对老公很失望,没有被支持到。最后,她感觉到委屈,感觉到她的内心深处,其实是需要老公的支持的。只是一直都用强势的愤怒的指责性的你信息表达,结果两败俱伤……
图片发自简书App
DAY3
面质:我可以表达我的不接纳,但并不是为了让对方改变,让对方一定按照我的意思去做。最终,依然是把选择权留给对方。
当我们有不接纳的事情,第一反应常常是希望对方配合自己。而当我们去寻找对自家的具体明确的影响,寻找自己最初的内外一致的感受时,慢慢的会发现,也许,这个事情本事,根本不对自己造成任何影响;或者说,会吃惊的发现,我们很难去找到感受,很难和自己的感受联结上,好想除了愤怒就是愤怒……
风铎老师说,当我们去寻找自己最初的内外一致的感受,其实,就是和自己的潜意识去联结。我们的大脑,95%都是潜意识。而潜意识,才是决定我们的行为模式的关键因素。如果说潜意识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那么还有一个词,就是内在小孩。
风铎老师带我们玩“当下专注”的游戏,当下是喜悦的。而我们要么活在过去的阴影中,要么活在对未来的恐惧里。专注在当下,是很难的,又是很容易的。难在,只要一溜神,动作就出错了,节奏就跟不上了;简单在,越是放下头脑的思考和控制,只是信任身体,就越喜悦,越放松。
谈到第三法时,老师送给我们两句价值巨大的话
“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需求。”
“每一个问题背后,至少有3种解决办法。”
课程最后,老师还进行了一个回顾。三个问题区,一个无问题区。所有的技巧,最终的指向都是为了回归无问题区,为了扩大无问题区。当老师这么说时,我脑海中突然出现了大白的样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学员分享1:我回家练习时,虽然不太熟练,但是,我发现,这至少给了我一个缓冲期。因为我一直是脾气很急躁的,界定问题的归属、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个时间创造了一个缓冲,对我来说,太有用了。
学员分享2:我回到家,儿子躺在床上看电视,我就发面质“宝宝,你躺在床上看电视,妈妈担心你的眼睛看坏了,到时要花钱花时间带你去看眼睛……”我还没讲完,他就自己站起来了。后来我去练毛笔字,我一般习惯关着门放着音乐练字。中途儿子进来拿了点零食出去吃,并且没有把门关上。我就说:“宝宝你开着门,妈妈听不清音乐声了……”我还没讲到感受,他就过来关门了。以前我会直接命令他,但基本上一遍两遍都不听,直到我说好几次才执行。所以,这个尝试让我觉得很惊喜。
图片发自简书App
偷偷的告诉你,下一期的父母效能训练工作坊安排在暑假,7月14-16号。这是一个精品小班授课,人数有限制的哟!赶紧占位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