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南唐中主李璟:虽然败给后周也打下南唐最好的局面
文 和运超
建立南唐的李昪就是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史书称原本生于徐州彭城,家境也十分低贱。据说生父李荣在战事中失踪,如果推算时间,以《南唐书》记载,李昪生于唐僖宗光启四年(888)正月,徐州一带在庞勋、黄巢先后都遭遇动荡,李荣在这种情况下失踪自然有一定可能性。
李昪大约五六岁时,由伯父李球带到淮南濠州、泗州,其母刘氏病故,李昪就在当地流浪。这时候,杨行密攻打濠州,遇到这个四处乞食求生的李昪。《新五代史》还刻意加了一段描述,指杨行密当时很喜欢李昪,就有收养的意思,说他的儿子们对这个流浪儿看不起,所以杨行密才把李昪交给身边的心腹徐温收养,改名为徐知诰。
徐知诰确实天资聪颖,也可以说求生欲很强,作为养子,侍奉徐温非常孝顺,而且徐温的夫人也是同姓李氏,对徐知诰也很照顾。据说一次出行,徐温因心情不佳发火驱赶徐知诰,等回到家的时候,徐知诰依然拜迎于门口。徐温很惊讶:“你怎么在这个地方!”徐知诰回答:“为人子,怎么能舍弃父母,父怒而归母,作为儿子的常情。”徐温对他的表现很满意。徐知诰长大后身长七尺,相貌堂堂,既好读书,也善骑射,杨行密就常称赞:“徐知诰是个俊杰,众将的儿子中没人比得上他。”
天祐六年(909,后梁开平三年,杨行密依然用唐朝年号)徐温受杨行密任命遥领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任徐知诰为升州防遏使兼楼船副使,在长江一带治理战舰。次年任升州副使,知州事,开始担任重要的职务。三年后,徐知诰随柴再用攻打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李遇,因功升任升州刺史。当时,地方长官多是武人出身,只知搜刮财物供养军队,而徐知诰与众不同。他重视儒生,崇尚宽仁,因而得到民众赞誉。
天祐十二年(915),徐温从镇海节度使升任为两浙都招讨使,出镇润州(今江苏镇江),统辖升州、润州、常州、宣州、歙州、池州(今安徽贵池)等数地,其子徐知训留在广陵(今江苏扬州)主事。徐温将镇海军迁到升州,改封徐知诰为检校太保、润州(今江苏镇江)团练使。徐知诰原本要求到宣州为官,被徐温拒绝,心中很不高兴。这时徐知诰已经有一定声望,自然也生出一些野心,但在宋齐丘的劝说下才到润州赴任。
不久,徐温的长子徐知训被大将朱瑾所杀,徐知诰在润州得到消息抢先赶到广陵,出任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从而逐渐开始控制大局。徐知诰为了收揽人心,宽缓刑法,推广恩信,还建造延宾亭用以接待四方之士。宋齐丘、骆知祥、王令谋等都成了他的心腹,凡有流落江南的士人他几乎都加以任用,还经常派人到民间了解疾苦,因此迅速赢得人们的好感。
尽管徐温仍然是杨吴最高的决策者,但地方人心已大多渐渐归向徐知诰。尤其他非常崇文重教,重视征集文献图集,从各地征集的三千多卷图书,收藏在他治理升州时设置的“建业书房”,为南唐日后成为“文献之地”开了先河。他还在秦淮河畔设国子监,兴办太学、小学,培养国子博士和四门博士外,还在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建置学馆,著名诗人江为、伍乔、刘洞等人都曾在此求学。
杨吴顺义元年(921),徐知诰被吴王杨溥任命为同平章事,遥领江州(今江西九江)观察使。不久,升江州为奉化军,任命徐知诰为奉化军节度使。其实多年下来,徐温并非不清楚徐知诰已经形成一股羽翼,只是到底该如何处置,心里有一些犹豫不决。后来在行军司马徐玠的劝说下,派次子徐知询到广陵准备代替徐知诰。
徐知诰认为徐温对自己已经产生仇视,十分害怕,上表乞求出镇江西。不久,徐温在带着众文武向杨溥劝进之际病死,徐知询接任金陵节度使、诸道副都统,与徐知诰的矛盾爆发。徐知诰就设下酒宴哄骗徐知询将其幽禁彻底成为杨吴的弟一人。吴王杨溥称帝后,任命徐知诰为太尉、中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封浔阳公,又改封豫章公。
接下来在杨吴的七八年里,徐知诰一路地位提升。天祚元年(935),加封徐知诰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齐王,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另划为齐王属地。徐知诰推掉尚父、丞相之职,在次年开设大元帅府。这时,闽地、刘氏南汉等都遣使前来劝徐知诰登位自立。又缓了两年,徐知诰才正式受禅,起初建号大齐,改元升元,追尊徐温为太祖。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西都,以广陵为东都。
到升元三年(939),徐知诰正式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于是改号为唐(中原后唐也已不存),寓意一种延续,史称南唐。他还为唐高祖、唐太宗立庙,追尊父祖四代为皇帝,改奉徐温为义祖,并对徐氏子弟大加封赏。
李昪当时旨在巩固基业,一时无意开拓,被大臣冯延巳讥为“田舍翁”。升元六年(942),钱氏吴越受灾害,群臣都劝李昪趁机攻灭吴越。李昪坚决拒绝,认为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不应开战,还派使者去慰问吴越,送去许多礼物。
实际李昪登位以后也非常崇道,对江南道士谭紫霄非常礼敬,一心想着炼丹长生,由于服用丹药,个性非常暴躁,后来据说背上生疮,升元七年二月就恶化死了,年五十六岁。遗命齐王李璟继位,是为南唐元宗,后世也称中主。
李璟,在今天多数人心目中,和儿子李煜已经被著名的文学家头衔取而代之。事实上李璟传世的仅有四首词,已经跻身五代十国最出名的词人之列,他比其父李昪有更浓厚的文人气质,身边大臣冯延巳、冯延鲁、韩熙载等都是典型的江南文人。而另一方面,李璟也十分沉迷道教,尤其还有两个非常传奇的女道士杨保宗和耿先生。
李璟出生于天祐十三年(916),据说生在升州,由于当时其父李昪还叫徐知诰,所以李璟起初名徐景通。那一年,徐温把自己的镇海军节度使幕府从润州迁到升州,让李昪到润州,原本也是觉得他在当地打理的非常好。李昪不希望随时在徐温的监管之下,希望去宣州被拒,后来经过劝说才去。李璟幼年不过初任驾部郎中,然后给一些虚衔。李昪开始在杨吴主事后,李璟长到十几岁就提为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天祚元年(935)李昪受封齐王就立李璟为王太子。
李昪要夺杨吴大位时,召李璟回金陵为副都统。升元元年(937),李昪废杨溥,建南唐,就加封李璟为吴王,后封为齐王,两个王爵都是把李氏基业的来源传承了一遍,可见李昪对李璟的期望和看重,三年后被再次确立为太子。
升元七年(943)李璟继位,改年号为保大。奉其母宋氏为太后,妃钟氏为皇后。封弟寿王李景遂为燕王,宣城王李景达为鄂王,李景逷之前没有封王,此时封为保宁王。当年秋天又改李景遂为齐王、诸道兵马元帅、太尉、中书令,李景达为燕王、副元帅。据说几兄弟在李昪的灵柩前立盟,相约兄弟世世继立,再次延续了五代十国的一种习俗风气。为此,李璟当时只封儿子李弘冀为南昌王、江都尹。
李璟似乎与其父李昪的个性不大一样,他颇有一些大志,在位时南唐各方面还在继续兴盛,可是,他身边用的人不够得力。比如冯延巳、常梦锡为翰林学士,冯延鲁为中书舍人,陈觉为枢密使,魏岑、查文徽为副使。南唐上下对冯延巳等几个人的口碑都不好,其中几个被民间调侃为“五鬼”。
当中唯有常梦锡为人稍微靠谱,屡次对李璟进言另外五人不能重用,虽然他说的有理,但感觉有排挤旁人之嫌,所以意见又不被采纳。李璟还将一些事情交托给齐王李景遂决断,只有陈觉、查文徽可以进入宫禁奏事,一般群臣不被召见者不得入内。
给事中萧俨上疏谏言不被上报。侍卫军都虞候贾崇到内室求见李璟:“臣侍奉先帝三十年,知道先帝所以成就功业的原因,在于都用群贤的谋议,所以连接疏远,未曾阻隔,但是下情还有不能上达的。现在陛下新近即位,所信用的是什么人呢?为什么立即与臣下隔绝?百年老将死,恐怕不能再见你一面。”哭泣泪下,李璟感动,赐饭安慰,这才停止所发的命令。
保大二年(944)二月,闽地连重遇、朱文进杀其君王延羲,朱文进自立为君。王延羲的弟弟王延政也在建州自立,建号殷。一时之间互相征伐,导致闽地动荡,李璟觉察到有机可乘,就派查文徽及待诏臧循进发建州。王延政听到消息,派人到福州使诈,欺骗守将说:“南唐军要帮助我征讨逆贼。”福州守将居然信了,于保大三年(945)共同杀死朱文进等人投降王延政,恢复“大闽”,派侄子王继昌防守福州。
查文徽屯兵建阳,福州守将李仁达杀王继昌自称留后,泉州守将留从效也杀刺史黄绍颇,并送钱物给查文徽。保大四年(946)八月,查文徽乘胜攻克建、汀、泉、漳四州,王延政败亡。李璟分出延平、剑浦、富沙三县设剑州,迁王延政家族到金陵。以王延政为饶州节度使、李仁达为福州节度使、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南唐虽打败了王氏,实际只占据了一部分闽地,多数地方还是留给原来的王氏部属。
李璟占据闽地后就想撤兵,查文徽、陈觉等都建议:“李仁达等余孽还在,不如乘胜全部攻取。”陈觉还说可以不用一兵一卒招来李仁达等人。李璟就以陈觉为宣谕使召李仁达到金陵,哪知对方并不从命。陈觉很惭愧,回到建州假托李璟之命发汀、建、信、抚各州兵力进攻李仁达。
当时魏岑在安抚漳、泉二州,听说陈觉起兵,也擅自发兵相助。李璟听到消息大怒,冯延巳等劝谏:“既然已经行动,就不宜阻止。”于是以王崇文为招讨使、王建封为副使再给陈觉、魏岑增兵,以冯延鲁、魏岑、陈觉为监军使。
李仁达则送钱物给吴越,吴越出兵三万响应。陈觉等人互相争功,冯延鲁率先与吴越交战,大败而逃,各军随后都居然全都溃败。李璟十分震怒,派使者锁拿陈觉、冯延鲁到金陵。而冯延巳作为宰相,宋齐丘从九华山召为太傅,都为他们说情,于是流放陈觉到蕲州、冯延鲁到舒州。
另一南唐闻名后世的大臣韩熙载却上书直言请杀陈觉等人,宋齐丘、冯延巳都很憎恨,贬韩熙载为和州司马。韩熙载此人是以那幅著名的《夜宴图》博得千古名声,实际他是北方人,父亲韩光嗣在沙陀李存勖手下为淄青、平卢的高级官员。据墓志铭记载已经是观察使、节度副使或留后职务,可能有推崇的嫌疑,但相信他是颇得李存勖重用的。
有几点迹象表明:一来号称昌黎韩氏后裔,李存勖再建唐朝,推崇门第传统,韩光嗣一家故意标榜与著名士大夫韩愈一家为同宗血脉;二来,韩光嗣之子韩熙载的确以文学著称,也考中同光四年进士,庄宗显然是很欣赏,只不过恰好当年发生兴教门之祸,韩熙载并未来得及授职务。三来,正因为韩光嗣父子得到李存勖欣赏,后来明宗李嗣源继位,大肆清除庄宗旧人,当时韩光嗣和韩熙载都在平卢节度使王公俨手下,不愿意向李嗣源臣服,韩光嗣被牵连被杀,韩熙载这才投奔江南。《南唐书》甚至记载,不仅韩光嗣被牵连,在王公俨被杀时,军中还一度推韩光嗣接任做留后,所以韩光嗣当时真实心理如何,的确流露抗拒李嗣源接替登位的迹象,也说明他们显然是庄宗旧人。
韩熙载只是区区科举进士,毫无官职背景,当时只有二十四五岁,作为北方来投的人员,韩熙载首先凭借一篇文采斐然的《行止状》递交给吴王杨溥,记述自己的出身经历和过江原委,申明渴望实现抱负的志向,丝毫没有哀求对方收留的意思。
当时已经是徐知诰主事,对各方文士基本都慷慨收容,所以韩熙载并不例外,但是韩熙载表露的气质,并不太让徐知诰满意,所以没有得到特别提拔,仅仅是做了一个校书郎。没多久还把他调离身边,到各地去做从事,也没有提升刺史的经历。
徐知诰恢复李氏,建立南唐以后,韩熙载才回到金陵府,入东宫做太子李璟的秘书郎,也很平平无奇。所以韩熙载作为北方来投的人员,虽然也算有才,但个性比较清傲,在南唐的实际地位并不算突出,他在东宫服侍李璟有差不多七年,得到很深的了解,所以李璟继位以后,作为东宫旧人是有一些地位改变,可仍然受到其他大臣排挤。
比如一开始李璟让他出任史馆修撰,也是基于信任他的才学,还破格赐绯,官职虽然不算特别高,可礼遇是给够了的。随后加太常博士,掌礼仪。在当时讨论李昪谥号庙号的时候,多数大臣都表示南唐是延续李唐而来,李昪作为昭宗之后,应该继续称宗,可韩熙载和司门郎中萧俨、给事中江文蔚都认为李昪再建唐室,属于中兴之主,应该称祖,所以最后定为烈祖,李璟对这一称谓很满意,韩熙载的表现也得到李璟赏识,就让韩熙载掌制诰,参与各种文书诏命的撰写。
一方面他逐渐得到重用,韩熙载就开始发挥自己的才学,另一方面,为了报答李璟,韩熙载就积极传递自己对事情的见解,表达各种建言,所以更加招来宋齐丘、冯延巳等人的排挤,这方面矛盾因此就很突出了,也就是他会被从李璟身边调开的原因。
据说宋齐丘进的批评是韩熙载经常嗜酒如命,貌似也是那幅著名的《夜宴图》表达的题旨,韩熙载感觉像是喜欢夜夜笙歌,实际历史上韩熙载并不擅长饮酒。他之所以流传那样的图画,实际是后期李煜在位他依然在舆论旋涡中,最后不得不故意表现出风流旷达的样子,避免遭到流言蜚语。
可后主李煜作为一个一流文学家,对韩熙载确实更加器重,传言一度要提拔宰相,韩熙载是故意不愿再卷入是非,以放纵的生活避祸,画师顾闳中据说就是受命窥探韩熙载的夜生活,留下了这一千古名画,向后主汇报,然后李煜因此顾虑韩熙载不能胜任就放弃了。
顾闳中的图构思精妙绝伦,的确是一个非常真实从外部窥探室内的视线,引人从屋外到屋内呈现韩熙载府邸的各种场景,成为一个古典美术史上的传奇,后来很多古典小说的回目插图大多都借用这种方式来描绘室内室外的情节场面。
就在韩熙载被贬黜不久,御史中丞江文蔚奏宰相冯延巳、谏议大夫魏岑搅乱大局,本应与陈觉等同罪却不受处罚,大为不公,言辞恳切直率。李璟怒斥江文蔚,反而贬他为江州司士参军,但随后也罢冯延巳为少傅、魏岑为太子洗马。
保大五年(947),李璟以弟李景遂为皇太弟,李景达为兵马元帅,封齐王;以子南昌王李弘冀为副元帅,封燕王。这时,契丹派使来访,以兵部尚书贾潭回访。
次年,后汉三镇之一的李守贞于河中起兵,派客将朱元来南唐求援。李璟以润州节度使李金全为北面行营招抚使出兵沭阳,可没多久就听闻李守贞失败,于是撤回。后汉隐帝刘承祐当时年幼,淮北群盗大多送钱物给南唐,李璟派皇甫晖在海、泗各州招纳他们,南唐的实力不断加强,俨然有与北方争雄的实力。
保大八年(950),福州有消息说吴越守军杀李仁达而逃。李璟派人通知建州节度使查文徽,与剑州刺史陈诲坐船从闽江前往应付。陈诲本来建议驻兵江岸慢慢图谋,查文徽却说:“时间久了就会发生变故,乘他们尚未安定,赶快攻取。”留陈诲驻江口,结果查文徽中了吴越方面的伏兵被擒。
陈诲出兵打败吴越军,俘获将领马先进。李璟要求和吴越交换俘虏,查文徽被释放。同年,南楚君主马希广为其弟马希萼所杀,马希萼自立。仅一年,楚人囚马希萼于衡山,立其弟马希崇想要依附南唐。李璟派信州刺史边镐趁机攻打南楚,攻破潭州(今湖南长沙),将马氏家族全部迁到金陵,李璟以马希萼为洪州节度使,马希崇为舒州节度使,以边镐为湖南节度使。
保大十年(952),李璟分出洪州高安、清江、万载、上高四县设置筠州,再以冯延巳、孙忌为左右仆射同平章事。这时,南汉主刘晟乘南楚不稳定的时候攻取桂管,李璟派大将张峦争夺,没有得手。楚地新近平定,府库空虚,冯延巳以攻克南楚为功,不想从南唐州府收取费用,就加重南楚地区百姓的税赋,楚人都怨恨滋事,楚将刘言反抗攻打边镐,边镐不能固守,逃归南唐。
保大十三年(955)冬,后周大军开始征讨淮南,这是南唐历史的转折点,之前笔者在后周部分已经详细揭示,如今从南唐方面再稍作回顾。
周世宗柴荣是从攻寿州开始出击,南唐方面李璟起初召宋齐丘从洪州回金陵,以刘彦贞为神武统军,刘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受命抵御周军。刘彦贞打听到李谷因船少害怕被截断渡河归路,想要退守河岸,受到柴荣批评,还派大将李重进加紧进军。刘彦贞本来想趁李谷后撤时领军冲杀,结果反遇到李重进火速赶到,刘彦贞初战遭到失败。
唐军并没有就此退却,李璟再派林仁肇等争夺阵地,但苦战之下不敌周军,赵匡胤表现神勇攻取滁州,周军士气旺盛。李璟这才有些害怕,派泗州牙将王知朗到徐州进表,称愿意献出贡赋,以兄长之礼侍奉,柴荣没有搭理。
李璟的东都副留守冯延鲁、光州刺史张绍、舒州刺史周祚、泰州刺史方讷全都弃城而走,甚至冯延鲁削发为僧都被周兵擒获。而蕲州的裨将李福杀刺史王承隽投降,唐军一系列败绩显现,李璟再派翰林学士钟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称臣,进献牛五百头、酒二千石、金银罗绮数千进行犒劳周军,还请求割让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以此请求周军撤兵。柴荣方面优势已经显现,不愿就此罢手,继续分兵攻下扬州、泰州。李璟想派人藏蜡丸书信到契丹求救,却被守边将士抓获,光州刺史张翰降周。
保大十四年(956)三月,李璟又派司空孙晟、礼部尚书王崇质奉表,周世宗还是不答复,之前的钟谟、李德明等以及孙晟、王崇质都聚在一起。钟谟等请求回去再取李璟的表文,并计划将江北地区全部奉献,柴荣这才同意派王崇质、李德明等回去。李德明等回南唐后大力称赞柴荣英武,李璟很不高兴。
宋齐丘、陈觉等都称割地没好处,反指李德明等已被收买(宋齐丘等虽然小人,但批评李德明受柴荣收买这次上却不算太过分)。李璟斩李德明,派齐王李景达与陈觉、边镐、许文缜率兵奔赴寿春收复失地,李景达的部将朱元等表现不错,又力战收回舒、蕲、泰三州。
保大十五年(957)二月,柴荣再次南征,迁下蔡浮桥到涡口,周军连破各寨。李景达虽为元帅,但行动都由陈觉决断。陈觉与大将朱元有嫌怨,向李璟表示朱元是当年后汉藩镇李守贞的客将,不该太过倚重。李璟改派杨守忠替代朱元。朱元觉得不受南唐信任,既灰心又愤怒,于是向周军投降,南唐军彻底溃败,许文缜、边镐都被俘获,李景达仅以水师还金陵。
南唐另一大将刘仁赡生病将死,副使孙羽等以寿州降周,柴荣暂时退军。李璟派人焚毁扬州,带走百姓。这一年十月,周世宗又第三次南征围困濠州,刺史郭廷谓传书周军说:“臣不能守一州以抵抗王师,但是希望请命于南唐而后投降。”周世宗因此缓攻,郭廷谓派人向李璟请命,得到同意,于是郭廷谓投降后周。
南唐交泰元年(958),周军改攻楚州,守将张彦卿、郑昭业抗击很卖力,周军攻城四十天没得手。柴荣亲自督军挖地道进城焚烧,张彦卿、郑昭业都力战身死,周军入城后有过火的行为。随后周军又攻取海、泰、扬四州,李璟知道不能支撑,于是派陈觉奉表,请求传位给他的长子李弘冀而听命后周。
周军最初南征时没有水战器具,经过屡败南唐军队,获得水战士卒,于是造战舰数百艘,让唐军的降卒教周军水战,命王环领军准备下淮河。周军又造齐云船数百艘,柴荣亲到楚州北神堰见齐云船大,不能通过河道,又开凿老鹳河连通大江。这时,扬、泰、滁、和、寿、濠、泗、楚、光、海等州已经全为后周所得,李璟最后献出庐、舒、蕲、黄四州,双方划长江为界。
李璟为了自保,下令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并使用后周年号,时为后周显德五年(958)。起初孙晟出使被留下,柴荣向他详细询问江南的虚实,孙晟不愿回答被杀(所以之前李德明放回称赞柴荣而被宋齐丘指被收买的确不算冤枉)。周军撤兵以后,李璟赠刘仁赡为太师,追封孙晟为鲁国公,柴荣随即放回钟谟、冯延鲁回江南。
钟谟一向与李德明交好,回来后听说李德明因宋齐丘打小报告被杀,想上报李德明的冤屈。陈觉则是宋齐丘的铁杆搭档,与严续一向有宿怨。陈觉曾奉命使周,回来说柴荣以为江南不听从命令的原因是由于严续挑唆,劝李璟杀他谢罪。李璟有所怀疑,于是钟谟请求出使后周查验此事。
钟谟入汴京向柴荣谢罪,说不立即割地并非严续的谋划,希望赦免。周世宗大惊说:“严续这是忠于他的主人,朕难道杀忠臣吗?”钟谟回来后就说陈觉奸诈,李璟流放陈觉到饶州,随后杀死,宋齐丘则被流放青阳赐死。以皇太弟景遂为洪州节度使,燕王弘冀为皇太子。
显德六年(959)九月,太子弘冀去世,李璟封第六子李从嘉为吴王,入居东宫。钟谟说李从嘉自幼轻浮放纵,请立纪国公李从善。李璟对钟谟的指手画脚很生气,贬为国子司业,反而确立李从嘉为太子。李璟为了自保于江南,进一步大肆修葺各城,还计划迁都于洪州。文武群臣大都不想迁,只有枢密使唐镐赞同,于是升洪州为南昌府,建南都。
建隆元年(960),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次年,南唐太子李从嘉开始主事,而李璟迁往南都。但洪州狭窄,宫府营廨,都不能容纳,群臣日夜想着回金陵,李璟也后悔不已。同年六月,李璟去世,年四十六岁。太子李从嘉继立,以办丧事之名大张旗鼓返回金陵,还派使者入朝希望恢复李璟的名号,宋太祖同意,于是为李璟定庙号南唐元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