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海子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特点,训练朗读和感悟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抓住意象等关键词,感受诗歌所创造的美好意象与隐含的忧伤,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理想的生活”与“世俗的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生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意象等关键词,感受诗歌所创造的美好意象与隐含的忧伤,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突破方法:围绕主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紧贴文本,抓住关键词,品味诗句。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结合本诗歌的写作背景等相关材料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诗人的生活观和生命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突破方法:通过创造性仿写等,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发挥联想和想象,正确理解诗人对世俗生活满怀善良与真诚,对超凡脱俗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引导点拨,质疑讨论,读写结合
学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做好批注(或作者、写作背景,或感受或疑问)
教学过程:(完整的课堂教学步骤,要把学生的活动具体化,并且能体现出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一、课前导入
2012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走基层百姓心声》系列栏目,记者奔赴全国各地采访了各类职业的普通百姓,以“你幸福吗”“你觉得幸福是什么呢?”的问句为主打,一时间,像“我姓曾”等各类神回复层出不穷,折射出人生百态,更引发我们的思考。同学们,如果此时此刻,中央电视台记者问到你这两个问题,你怎么回答?(学生发言交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寻找海子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景色,想象一个那样美好的世界。(学生都闭眼,冥想)
谁来把你想象的美好景色描绘一下?(学生发言)
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文的朗诵音频;朗诵诗歌,注意重音、缓急、节奏、语气(找学生逐个朗读,再男女生分别朗读)
三、海子幸福吗?
通过朗读,我们对诗歌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那么你认为海子幸福吗?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师生交流,明确:海子不幸福。
1.诗歌中三次写到“从明天起”,“明天”不是下一天,而是未来,是理想。这句话透漏出海子的理想在当下没有实现,他不幸福。现实中的海子,始终处于清贫。清贫的海子,不可能拥有闲适自由、诗意般的生活。
2.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谢雨1989年1月13日,距诗人在同年3月卧轨自杀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作者亲身经历了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扼杀物欲、只讲精神,到80年代末期的摒弃精神、物欲横流的社会转型过程。面对现实,理想主义者的作者困惑了,希望破灭了,觉得不能“诗意地栖居于世”了。
3.“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陌生人”“也”体现了海子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在为别人祝福,而把自己排除在幸福之外了。
4.“幸福的闪电”一词可以看出海子有幸福但是如闪电般很短暂。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当下的海子是有些许忧郁和孤独的。但这并不是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四、海子觉得幸福是什么呢?
1.海子认为,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幸福的?或者说,诗中哪些事物是作者对幸福的解释?(学生读诗,圈划批注)
明确: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关心粮食和蔬菜 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图景不离细碎平常的凡俗生活,却又远离喧嚣地独立在大海边。这是一个明亮温暖的画面,是诗人真诚拟想的情景。但很明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似乎与前面的内容不大相容,这幸福中存在着矛盾。
2.品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轻声朗读并想象画面,说一说这种生活是不是普通人所能拥有的。
明确:这并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对“周游世界”这个主题,你还能用什么意象或动作来表现?请用同样的主题和格式来试着写一写。(学生思考,仿写)
预设:踏雪,听风,周游世界。 暮舟,云影,周游世界。客栈,板桥,周游世界。 竹杖,蓑衣,周游世界。
教师小结:同学们充分地展开联想,发现这并不是一个世俗的世界,而是一种乡村野外自由的生活,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
3.那么世俗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让我们来看一下那三个“愿”。
学生齐读: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他的三个“愿”祝愿的是世俗生活、尘世生活的幸福,他向往不向往?
明确:不向往!
4.从哪些词句看出他不向往世俗?(学生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明确:“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陌生人”“也”体现了海子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在为别人祝福,而把自己排除在幸福之外了。“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愿”是唯一的希望,最大的希望。前面还写到“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世俗生活里有这样的生活吗?
明确:没有。就跟“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一样,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教师小结:我们眼前现在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海子的,超凡脱俗的世界,理想世界;一个是世俗世界,现实世界。他是怎么对待这个世界的呢?“我只愿”就是我不愿进入你们的世界,我站在一旁幸福着这个世界。海子坚守自己的世界,但是也不排斥世俗世界,他背朝我们决绝而去,却又善良真诚地“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并祝福“陌生人”。所以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表情应该是微笑的,心情应该是很轻松、很愉快的,充满一种希望的。
五、再诵诗歌,领悟诗情
请同学们齐读诗歌三遍。
教师寄语:生命是没有边际的大海,里面有欢乐,也有痛苦,有风和日丽,也有波涛汹涌,这就是多彩的生活,勇敢面对这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真谛。
板书展示:(直观简洁地展示当课时课堂教学的内容)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世俗 脱俗
幸福 悲凉
勇敢面对是真谛
课堂作业:(巩固知识,随堂实践。设题在2~4个)
1.背诵这首诗。
2.结合对本诗的学习,请以“海子,我想对你说……”为句式,说说你的想法。(200字左右)参考答案:幸福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幸福是离开父母的怀抱体验集体的生活;幸福是挥汗如雨的操场畅饮酸甜的果汁;幸福是家人团聚在餐桌邂逅美味的食物;幸福是别人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的双手。幸福是一份喜悦,一段经历,是一种滋味,一份温暖,或是一种感动。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查找得失,寻觅方案)关于诗歌教学,我一直秉承两个重点:一是要紧扣文本,带着学生来解读诗歌,二是要让学生多说,多表达。因为,首先我们面对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文本,先理解文本,然后结合相关材料才能更好地读懂诗歌。其次,要学生多说则是真正地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关于诗歌教学,我一直秉承两个重点:一是要紧扣文本,带着学生来解读诗歌,二是要让学生多说,多表达。因为,首先我们面对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文本,先理解文本,然后结合相关材料才能更好地读懂诗歌。其次,要学生多说则是真正地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
关于这一堂诗歌教学,我做总结与反思如下:
教学目标与实施策略的有效安排是讲课成功的关键。在教学设计之前,我搜集阅读了大量解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的文献,最终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理解海子的幸福观,以更好地认识诗人海子。
设定好教学目标后,一定要合理安排教学策略,让教学策略有效地服务教学目标。所以,我将授课主题定位“海子的幸福”,让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期间,小组成员先交流后合作。另外,我让学生提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前做足功课,课堂成为学生交流讨论的地方,教师引导点拨的地方,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巧妙设置问题,问题引领课堂探究。让问题贯穿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所以,我在教学中设置了“海子幸福吗”“海子觉得幸福是什么呢”两个主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紧贴文本去品读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重点明确,教学内容又有所创新。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我抓住“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个诗句,让学生创造性地再写,目的是通过看似平常的意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世俗安宁的生活,更是一种难以企及的超脱的生活。这一环节,读写结合,让学生们刮起一阵头脑风暴,训练了思维也深刻地理解了诗意。
这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学疑点的处理太过仓促。当学生对作品产生疑问时,特别是对诗歌的复杂情感产生疑问时,教师直接告知学生答案并不是理想的做法,引导学生主动求解问题往往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关于海子为什么不幸福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用海子另外的诗歌给出释疑。比如海子的《夜色》“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这样引导学生便可以对他的诗歌及其背后的精神实质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幸福只是一种理想,现实却有着太多的无奈。
学习过程中,学生初步懂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协作能力扔有待提高。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鉴赏的能力,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增强文化底蕴,尽可能多地发掘学习资源进行分析比较,提高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