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强烈的追星欲望,因为第二次听张宏伟老师的课。他似乎点燃了我藏在内心深处对数学的热爱,之前,我是那样腼腆,不好意思说,更准确的说,是不大会表达。因为总觉得,自己内功不够,说出来怕人笑话。张老师还似乎点燃了我探究的激情。我也想探究,我也想创造,我也想自己的课有一些与众不同,但似乎总是迈不开步子,找不到合适的点。张老师的课,让我有了某一些链接,让我觉得原来,自己的想法,还是可以实现的,像张老师这样去思考。
我又想,在我接触的各类专家中,他们都给了我很多,不同的专家,给予的是不同的感受与收获,我的追星应该不止一人。像张文质老师、黄爱华老师、陈洪杰老师、任景业老师、蔡金法老师等等。我只有将所学、所思,化成我自己的,才能真正的说,我在学习。就像陈洪杰老师说,结束之后,才是成长的开始。今天小丽说,他们不仅是在学,还在不断地输出。我突然之间有些明白了,我明白的是自己怯于表达,正是阻碍了自己的学习。我从众位大师那里学习的,是在涌进,当我形成文字、当我面对面的表达、当我能用课堂的方式上出,我就是在输出。
想通了这之间的关联,我似乎又有了拿起笔的勇气,并有了课堂尝试的勇气。
我觉得,我需要将这些记录下来,并不断在记录的过程中,与专家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学生对话。
于是,有了追星“师”。两个涵义,星,指点亮生命对话的“星星”“星火”,他们是游走在教育中的老师;同时,这里的师,也是指我,追着星星跑的老师。 这里的师还有一个谐音,即“史”。指我的追星史,记录下我所看到、想到、听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