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是费先生依着在云南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整理发表在《世纪评论》上的文章合集,共14章,首版于1948年。彼时,社会科学领域已经被不同的学科划分,如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历史学、法学,所谓社会学却只能不成体系的做一些边缘的研究。费先生擅长比较研究,在对比中发现社会的格式。因此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比较贯穿全书,从家庭观念到社会结构,从道德观念到权力结构,社会的组件如榫卯一般精巧又严密的耦合在一起。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开宗明义、振聋发聩。从此,社会学研究中有了中国人的声音,高考语文也多了一道阅读理解题。
这本书成书的年代较早,书中西洋社会、西方社会与现代社会几乎是同义词。然而如今我们已经知道,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现代社会也不是只有西方社会一种结构。我相信费先生是乐于见到这种变化的。迫于时势,一些概念经过漫长的分析刚被提出,还没分析就文章就结束了,有些虎头蛇尾。但这并不妨碍这本书对于中国社会学的影响。
在读此书期间,我恰好去了一趟圆明园。圆明园是一座遗址公园,因此去圆明园不是看它有什么,而是去看它没有什么。看得见的是台基上坑洼的柱础,看不见的是错落有序的青砖白瓦;看得见的是湖岛间残破的断桥,看不见的是追逐嬉闹的公主阿哥;看得见的是大水法散落的石柱,看不见的是联军洗掠的奇珍异宝。
同样的逻辑可以适应于这本书。阅读这本书,不只是读乡土社会,更是在读当前社会的关系、格局、道德、情感。当前的社会尚处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阶段,你当前所遇到的矛盾、冲突、隔阂、迷茫、纠结、不理解、不适应、看不透、拿不定和放不下,或许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乡土中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