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娃需要傻白甜的妈

2022年8月2日

看到乔乔老师写的文章说自己面对娃的时候有点傻白甜,哎呀,我瞬间觉得,青春期的娃不正是需要傻白甜的妈吗?

侦探似的妈,心理专家似的妈,在青春期的娃面前纷纷落马。

一亲戚说,快被高中的娃逼疯了,气得想摔手机了,后悔给娃买了手机。咋回事?原来是每天下班都看到娃在玩手机。她就以为是娃玩了一整天。

我说这高中学生暑假都有作业打卡啥的吗?有。打了没有?打了。那就说明娃每天肯定是有学习的。我问:“如果你下班到家看到娃在学习,你什么感受?”“那他肯定是掐好了我回来才开始学的,肯定没学一整天。”“以前没手机的时候啥样?”“寒暑假反正他也不补课,都看电视,我回家一摸电视都是热的。”侦探式的老妈就觉得孩子在家看了一天电视。

实际上肯定不是的。孩子初中之后每天都有打卡作业,每天都完成了。孩子初中一直稳步上升,虽然没报班,开学之初有点落后,但一般期中考试之后开始就慢慢反超,一直到自己平稳的水平。说明孩子在学校是非常踏实的,学习上其实是有自己节奏的。所以孩子考上了一所非常好的高中。

给亲戚的建议是做个傻点的妈,甜点的妈,脸色好看一些。

给这亲戚的建议,同理,也得用在自己身上。

前段时间,一个妈妈给我反馈说,孩子借打篮球之事暗渡陈仓,实际上是去玩手机了,想去逮他……按孩子明明去网吧了,却告诉妈妈去图书馆学习了的流程跟家长说了一遍,要像傻子一样相信孩子。

给别人是这么说的,轮到自己身上,她的话却让我坐不住了,孩子也是有过类似情况的。孩子早早在学校写完了作业,一放学就在小区篮球场厮混,有好几次看到的时候也是在玩手机。问起来,孩子说,有时候有打篮球的就打,没人打就玩。后来放假了,就移步篮球馆了,每天都打到篮球馆关门。连着打五六个小时,怎么可能?

大内密探式的老妈我就上线了,几次下班过去看,孩子都汗流浃背地正打得欢,甚至有几次9点多了,不少孩子散场都在旁边玩,孩子一个人还在那里练投篮。孩子说:“我对篮球有点痴迷。”

有一次,我等到关门,孩子看到我,笑说:“妈妈,你咋来了?你不是不来吗?你看到我投篮了吗?厉害吗?”

“哦,我到家了,看你没回来了,我就过来了……”这句说得我自己都快信了。我为啥来?我侦探来了,调查来了,内心的不相信。记得有次孩子说打了一下午篮球。我过去拍了一巴掌孩子衣服上一道道白白的盐渍。敏感的孩子说:“咋?不相信我?”再细致的伪装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

其实在这一点儿,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多相信孩子,但潜意识还是不相信孩子的。

跟青春期的娃相处,当妈的得傻一点儿。

孩子告诉我看完了90万字的《乔丹传》。我问:“有啥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吗?你给我讲讲,让妈妈也长长见识?”孩子讲了好多,乔丹的曾祖父在19世纪那个年代,黑人活着都太不容易了,但他活得还是比较长的,活了80多。为啥?求生欲强。曾祖父对乔丹影响也特别大。乔丹家庭条件并不好,乔丹的妈妈在乔丹成名后全世界各地跑着做公益……咱变得孤陋寡闻,让孩子多说,咱就傻白甜地听着,平地坐起一批讲课素材——家教故事,妙哉。

家有青春期的娃,当妈的切忌火眼金睛,太聪明,太有主见。而是要行动上傻一点儿,语言上少一点儿,笑容上甜一点儿,让他不忍心伤害这么安全无公害的咱。

臣妾做不到。但看到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如果一个孩子要成为一个成年人,那么是要踩着一个成年人的尸体才能完成这段成长之路的。”我瞬间就有了拼一把做傻白甜的强烈欲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