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价值感和归属感。
人所有的努力与活动都从这个点出发,这是最重要、最深刻的内核。
对价值感和归属感的渴求,本质上是在追求一种良性关系。
【引申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第一级:基础需求之#归属感#的需求。
如果归属感就是“家”的感觉,那么你在家中感受到的爱与亲情、温暖、安全、衣食无忧,即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这些属于较低一级的基础需求,由外部条件即可带来满足。
好的养育模式成就孩子的#富足心态#(Abundant Mentality),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尤其孩子成年后,在逆境期能否仍然报持着希望与爱,相信自己,勇敢生存,无惧挑战,都可以回溯到孩子童年期的心路与经历:是否有得到来自家人无条件的爱与肯定,是否首先相信自己是好的……这些都是对孩子富足心态的检验。
在孩童年幼时,家与外部环境要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尽可以多地满足他们所有关于“家”的功能类正面需求,虽然这与家庭自身的物质条件不绝对相关。
第二级:高级需求之成就感、#价值感#的需求。
对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须交由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两项高级需求。而#被看到与被认可的正向价值#,完成一个人的自我成长(即形成内聚型自我),将是获取“尊重”与“自我实现”这些需求的必备基石。
由此,一个内在成长不良的小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受制其童年“基础需求”未得到满足的影响与创伤中,从而无法更自信、更心无挂碍地向更高一级的需求发起追求和挑战。
马斯洛理论各层次的需求相互依赖和重叠,可对应对于“归属感”与“价值感”希望同时获取需要。这就如同人既需要温暖被爱、可以避难休憩的港湾,也需要对外拓展、征服世界,获取世人的认可与尊重一样。区别只是二者的需求,在不同时期比重或有不同。
【心态】在与孩子们相处时,父母们老师们不能有拯救者心态。
[正确的心态] 要爱孩子。对小生命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向上向善的小生命。
拯救者因为关联加害者、受害者角色,使其行为言语极易进入#控制#模式。
【引申联想: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种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基于劫持者(加害人)操控着被害人的生死,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与劫持者共命运,甚至会把解救者当成敌人。
虽然该斯症的发生特指某一种具体情境下,人质对劫持者所产生的情感依赖,但当父母不成长不自省不自控,把家庭与孩子被当做专制的场所和对象,或父母无节制地争吵家无宁日,那么孩子在幼年时,因其身小力微,为了在强权下生存生活,就容易触发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机制,长此以往,形成讨好型人格。
在孩子长大后,因原生家庭的力量均衡被打破,孩子渐渐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无须荫蔽于父母羽翼,但心里的小孩因为并未得到充分的滋养与成长,始终还是那个#在渴求爱#的、幼小的孩子,所以,虽然成年后的他们可能离开,但在现实生活与人际交往中,尤其是涉及到身处权力体系下,仍会不自觉地复制在原生家庭时的相处模式。
及至成年期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经营阶段,很多受虐待仍无法离开对方的个案,皆因内在成长不足,无法自主选择离开,或由此因。
因此,作为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在为孩子所创建的属于他们的#原生家庭#时,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的那份觉知、自省与自控,这一点尤为重要。
作为重要陪伴者的父母,孩子们人生的重要他人,#无条件地接纳与爱#是给予孩子们受益终生的礼物。
【方式】借助团体心理动力,来成长/疗愈内在的小孩
如果说价值感和归属感是人一生的追求。那么,无论年纪长幼,我们都是来自不同原生家庭的#孩子#。
虽然其中大部分的我们,还有机会改善或重塑我们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但对于我们童年成长期的原生家庭,或其它年幼孩子的原生家庭,在法理尚无法涉足的区域,或时过境迁,或我们能做的,都相对有限。
好在,人的自由流动与求真向上,容易帮我们找到彼此或与孩子们建立链接/连接,哪怕是相处时间不长。
这种#连接#对于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来讲,都可以是心理课堂,是可以借助团体心理动力实现内在成长的地方。
一个人的归属感
在找到温暖、接纳、同在与共生时,
便不再需要
通过其他方式去竭力表达渴望。
一个人的价值感
在找到温暖、接纳、同在与共生时,
便有了成长自我的稳固基石,
有信心去挑战更高的目标,
做内心丰盈、自在的自己,
勇于实现自己的目标
成就自我实现的价值。
因此,所有我们能做的,就是要营造这种拥有#温暖、接纳、同在与共生#的人文环境,通过连接来体验心灵上滋养,从而让所有在#连接#中这些#孩子们#共同成长。
同人生一样,我们可视每一种关系、每一个团体环境为一种探索,为一个#呈现自己#的舞台。
每个人的能力与角色或不一样,但秉持着#每个人都值得被照亮,每个人都值得感受和拥有来自他人的温暖与爱#的初衷,还原到价值感和归属感的需求定位,会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体验、关照、对比、反思与改善,共同营造互动共生的积极能量池,从而见效各自最直接的内在成长。
最后,祝福每一位有机会得读此文的朋友,都能略有启发,#连接#好他人,#成长#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