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咏的《五维学习力》按学习辨识力、驱动力、策略力、创造力和持久力来展开,知识点和方法都挺不错的。
我重点推荐下自己认可的3个点,后续要常用和多回顾。
1、3W1H模型
What:明确需求。
明确需求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询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学习这个知识技能可以满足我哪些需求?
思考这个问题,有助于确保我们带着明确的目的进入学习,而非盲目开始。
第二个问题:要掌握这个知识技能,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或者需要学会什么技能?
Where:找到差距。
理想状态和现状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如果要达到学习目的,目前我还有哪些知识或技能尚未掌握?
Why:分析原因。
这些差距为什么会发生?
如果需要弥补差距,敏感度最高的部位在哪里?
How:给出方案。
我下一步应该如何做?
这个模型可以在自己的主题阅读中,多问和多用。
2、“因概尾扫切”五步阅读法
一、因:先确认展开一次阅读的原因和目的。
在阅读之初,我们需要明确这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阅读?
2)想通过这次阅读,获取哪方面的知识?
在开始一次阅读前,最好有意识地向自己提出这两个问题。
二、概:试着用五分钟概括全书内容。
通过浏览目录、序言,了解书的结构,明确哪些内容值得细读,哪些内容可以略过。
三、尾:从结尾、结论部分开始读。
结论往往是全书最精华的部分,作者的一系列分析、解释、举例,都是为了得出一个结论。
先阅读结论,可以帮助我们提前知道作者的思路和观点,减少阅读的难度,也能让我们产生更大的兴趣去探求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结论。
四、扫:“扫读”正文,标注重点。
扫读时,牢记“眼脑直映”的原理,避免逐字阅读,尽可能扩大眼睛停留的视野范围,使用数行扫读、数段扫读,甚至整页扫读的方式,看到更多文字,快速将整个章节扫读一遍,大致了解书中内容,同时标注出重点。
标注是为了方便第二次精读时可以快速找到这些内容。
标注完成后,即可往下继续扫读,切忌长时间停留在某一处内容上,以免又变回慢速阅读的方式。
在扫读过程中需要标注哪些内容?
建议:那些延伸性强、价值高、初次阅读无法理解的内容更加值得关注。
五、切:切入重点,深度阅读。
对“扫读”时标注的重点,要进行二次精读,做到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是一个探求“冰山”的过程。
每一个概念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不可见的知识体系在支撑。
要想探求到冰山下面的内容,就必须学会建立联系、延伸思考、追根溯源。
3、卡片纳博科夫的写作法
卡片写作法,来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纳博科夫。
他写作时不会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地按照顺序进行写作,在阅读或思考时将自己的心得、想法、灵感以关键词或短句的形式随时记录在一张张小卡片上,然后再抽出时间根据每张卡片上所记录的关键词,依次为每张卡片填充内容,最后像玩拼图游戏一样,通过变换卡片之间的连接顺序,拼接成一篇篇结构完全不同的内容,甚至是一部部故事不同的小说。
从利用卡片写作法完成写作输出的个人经验出发,作者按照阅读、写作、修改三个维度将卡片写作法改良成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用卡片组织学习心得,帮助记忆。
输入阶段学会记录学习卡片,通过笔记强化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将学习卡片视作一种“延时笔记”,而非“即时笔记”,因为它不是边学边记录,而是在学完后的一定时间内合上书本把重要内容以及自己的思考或者疑问默写下来。
第二步:用卡片写作,提升创意密度。
使用卡片写作法进行创作时,可使用纸质卡片,可以准备扑克牌大小的卡片,尺寸不宜太大,否则容易产生写作恐惧。
电子卡片,可以使用印象笔记。
第三步:基于卡片修改文章并完善。
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
修改则需要逐个词汇、逐个句子地切磋琢磨,精雕细刻。
不管是3W1H模型,还是阅读法,还是卡片写作法,都是一个长期使用的过程。
特别是卡片写作法,卡片或笔记的积累,都得慢慢积累。
关键是自己多尝试和用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坚持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