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公司组织的互联共享大会的演讲,
虽然这次分享的前期准备过程异常痛苦,但经过会前的紧张演练和模拟试讲后,自己的发挥还可以相对自然流畅,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认可,有点惊喜和意外,同时也带有深深的不安,史上最重拖延症患者必须要痛定思痛改变这种最后一刻交稿却又完美呈现,侥幸的心态好像已经适应了面对截止日期的焦虑情绪。所以,非常有必要复盘从构思到准备演讲稿和PPT的整个过程,算是对这一项挑战性任务的总结和反思,以便有意识的做出调整和改变。
我的演讲题目是《发挥优势,不可不知的DISC性格之谜》,关于演讲主题的构思是最重要也是让我最纠结的地方。以下按照时间维度、准备流程、内容结构等维度分析和复盘。
时间线:
2019.1.14 收到领导邀请,主动+被动的报名了互联共享会的演讲。现在有点忘记当时确定演讲题目《不可不知的DISC性格之谜》的原因了。
2019.1.16 聆听简单心理学课程,听音频思考,看如何融入到演讲内容中。
20179.1.22 报名优势课程报名,准备很多优势相关知识
2019.1.23 周三抽签演讲顺序是13
2019.1.25 准备彩排,但PPT还没下定下来
2019.1.26-27,周末准备。特别是周日下午三点到9:30,前一天晚上几乎没有睡眠,只睡了2个小时。聆听了TED上布莱恩心理学教授的关于性格迷思的演讲。
就是这最后的1-2天,准备得异常艰辛。反复修改题目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时间线条总结:
1.14报名参加本年度的互联共享大会,当时也是凭着一个信念:不管准备好没有,一定要抓住机会,倒逼自己成长和输出,有了舞台和平台,那就多去做你期待达到的结果。那么,我一直希望的愿景和使命是什么呢?我希望在公司或者国网系统内去影响更多人认识到生涯的理念,更成功也更幸福,找到自己的价值,认识自己,理解职业世界的规律,积极向上的生活。帮助更多人成长为自己的样子。所以,应该不论在哪里,在什么时候,有机会的情况下,我就要尽量去传递这样的思想。这是我参加演讲分享的初衷。
但越临近交稿、排练,越焦虑和纠结,从报名的一周后,还没有启动本次演讲的结构设计和PPT框架,虽然零散的搜集了很多素材和想法,关于简单心理学的人格篇、关于优势性格和领导力、DISC的书籍、关于优势工作坊研究和报名以及测评、演讲的本质、DISC与演讲、故事的力量……每次想要拿出一个大块的时间准备演讲稿,都会以发散思维爆发离题太远而失败告终,比如看了好多篇演说家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虽然对我的演讲内容设计没有直接作用,但让我懂得一个道理,并牢牢把握,能让大家和自己感动的永远不是演讲技巧,而是真情实感,只有真诚的传递一个观点和故事,才会打动人心。所以,有时候理解原则是最重要的。
另外,还重温了很多得到上的专栏和课程,关于演讲的几个注意事项,与讲课的区别,不是给大家讲明白一个知识点,而是单方向去感染他人,短时间内触动到大家的五感,坡道甜点、峰终定律……涂强老师的如何准备一场精彩的DISC演讲也让我受益匪浅,开场、中间、收场,开头很快引入主题,一个观点层层分解,最多2个论据,用故事特别是自己的故事最好。
离分享还有1个工作日和1个周末,周五那天还在找灵感,搜集近4个小时资料,看优势方面的书……周六日又安排了满满的家庭计划:英语试听课、自然博物馆、超市采购年货、预约医生看病……从周五这天开始早起,自然醒的,周日下午3点开始留出整块的时间给自己——几乎没有停下来过。
连续将近27小时,中间只休息了大概3个小时左右。
但拖延症患者的通病在我身上集中体现了出来,前面的充裕时间各种重要不重要的大事小事都会排到前列,而真正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的准备却显得仓促又紧张,看似拼命努力,熬夜通宵备稿,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一下午+一晚上设计了一套PPT,但是演讲稿还没有准备好,到底怎么讲,几种方案在脑子里挥之不去,万分纠结,煎熬的从半夜11点一直痛苦到凌晨5点,终于定下来就讲这个名字吧,就用原来写的那套关于DISC的主题吧,谁让PPT也都是关于这个的大道理呢,终于睡下了,真是伤身又伤心,精神压力超级大。
开始进入正题,早上6:30醒来后,再次看演讲稿,想到要看看超级个体,7点开始做一些素材准备,古典老师讲的性格的部分,刚好10分钟,顿时决定要改成这个骨架,增加一个关于职业锚和性格介绍,这样能把DISC给串起来。
大概7:30收拾好后开车上班路上,一直反复在听这个专栏,8:10到达公司,经过短暂的准备,大概是30分钟左右,把职业锚的部分PPT增加了部分内容,先发一版本给了公司互联共享会的对接人。然后魏姐叫我有事,9点上去找她,大概到9:30左右,被临时通知有一个公司级重要任务。
接下来,去公司共享会现场一边聆听其他同事的演讲,一边理清自己的演讲稿基本思路,
除了确定以船锚模型为演讲主要内容的切入点外,题目里融入了另外两个元素,一是发挥优势、二是DISC,最后敲定了这两部分不展开深入分析,只在开场的时候主线讲清楚性格和船锚模型。
此外,在听到上午的几位同事分享后,又发现自己的内容还有一些问题即对受众的把握。原本参加互联共享的初衷是:第一,希望自我挑战,抓住任何机会用输出倒逼自己输入,锻炼自己的分享表达能力;第二,希望能影响到更多有需要的人,传递一些正能量——关于人的生涯幸福和优势发展的理念,学会在各种场合发表和传递自己的声音。
但,在这种公司领导都参加的场合,或许不能单纯的传递像课程或市场化公开课的学员一样的纯干货。所以,接下来就在分析,不同的领导和员工想听些什么呢?首先,肯定想知道我是谁,我做了些什么,我正在做或将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个主题,与在座的听众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一旦回答 了这个黄金思考圈——WHY——WHAT——HOW的三个问题,特别是在开场就会引起听众的注意,同时主线也就清晰起来了。
反复思考打磨后,把开头做了一个引入:
“各位领导、同事……,我是……,记得去年也是2月份第一次站到互联共享大会舞台上,分享的题目是《重新定义培训,我的学习设计师成长之路》,这一年我用实际行动在践行着培训的价值和新的定义,那么今天不讲述心路历程,只想用一页概述我2018这一年的经历,可以说2018年是我突破成长最快的一年,在此要感谢领导给予我们人资产品团队这样的平台和机会,让我们学会经营意识,完成825工程大项目,培养了一批内训师走上讲台。
那么,重归主题,今天我想分享给大家的题目是发挥优势,不可不知的DISC性格之谜,为什么要分享这个主题呢,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这是项目经理软技能课程的一部分,调研中项目经理大部分的问题都与沟通和影响、领导力、团队等有关;第二是,十年前刚进入**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人才测评,我本人在本硕期间都学习研究这个方向,很感兴趣,也真心觉得一个人对自我的了解和认识是一辈子需要修炼的哲学问题,也希望借此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
那么今天主要讲述三个方面,第一,几个与性格相关的概念;第二介绍一个船锚模型;第三,就是有时间的情况下,简单分享一下DISC在性格和职场中的作用”
……现在看来,这个开场有点过于冗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