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在最初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疑惑:
·绘本买了一大堆,宝宝只是啃咬和拿着跑怎么办?
·无字书到底该怎么读?
·亲子阅读只念字就可以了吗?
那今天您就听我细细道来。
1. 孩子啃咬撕书是爱书的开始
宝宝在四个月的时候,开始对书中的图画表现出很感兴趣,虽然他们并不理解图画所表达的含义,但并不妨碍书中的某一页图画恰好能引起他们的关注。
在宝宝六个月的时候,孩子会经常抢要或啃咬一本图书。这是孩子在身体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探索和学习读书的开始,这就是最初的阅读兴趣。你想想,我们的孩子对书表现出兴趣,总比对手机更感兴趣令人欣慰吧?当孩子啃着、咬着、玩着的时候,他总会有一天开始翻书。
美国波士顿大学早期阅读专家朱迪思就曾说:“儿童有四种典型的早期阅读行为,即拿书行为、读图行为、理解行为、语用行为。对照涵涵这几年来的阅读能力发展,还真的是这样的。
一开始她就是拿着书啃咬撕,后来她会指着书中的图问我:“妈妈,这是什么?”,主动要我去讲,再后来自己边看图边念念有词地一个人讲,再到后来,她会把书中读到的在生活中讲出来,或者讲另外一本书时,她会联想到某一本书里的某一个场景,这就是理解行为和语用行为。
这里面还牵扯到一个如何选书的问题,上次听台湾绘本大师余治莹老师的讲座,她翻译了很多我们熟悉的经典绘本《大卫,不可以》、《我爸爸》等,随便拿出一本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她说给孩子选书要:适龄适性。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给孩子选的书,要适合他的年龄段和性格,这样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比如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肯定是认知型的硬纸板书更能引起他的兴趣,再大点了翻翻书、洞洞书、滑轨书、躲猫猫书更能引起孩子的好奇。说到适性,从大范围来讲就是男孩和女孩喜欢的书还是有差异的。但很多经典的绘本,确实不分男女大家都喜欢的。
2. 我们再说说如何给孩子讲绘本:
比如很多人买了我推荐的《蹦》都不知道该怎么讲,全书只有一个字哎,难道就不停地重复这个字吗?
我当时是这样给涵涵讲的:
宝宝,你看这是个青蛙耶,它穿着绿色的衣服,然后在这里蹦,蹦,蹦地跳着。讲的时候还可以把孩子抱起来,一起蹦。总之,用你的声音和行为演绎来让孩子建立起最初的阅读兴趣。
再说无字书吧,绘本为什么能让人爱不释手呢?因为它没有大而空的说教,只是简单温馨的故事,字还不多,可以留给孩子和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你自己喜欢说教类的书呢?还是喜欢自己读完一本书后,去顿悟道理?孩子也是一样。
你比如说《大卫,不可以》,全书的字就是这个不可以,那个也不可以,但是我们在讲的时候,可以把图画里面的不可以干什么来讲出来啊。
记得涵涵在上托班时,他们刘老师在幼儿园讲这本书的时候说,涵涵站起来回答问题回答的很好。后来涵涵跟我说了回答的内容我才知道,原来她回答的都是图画中所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她已经会看图说话了。
所以,我们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讲的话,可以提问啊。你就指着那副图问:“宝宝,大卫不可以干什么呢?”,问完后你就会发现,孩子说的比我们都好,这就是读图的能力,人与生俱来,只是后来我们被应试教育给生生压没掉了。
3. 读图比读字更适合孩子
几千年来,我们中国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文字开始的,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但国外的启蒙教育是从读图开始的。因为人最初是不认识字的啊,但能看懂图。就像人家那些不识字的人的家书都是图画,让识字的人看起来实在费解,博士后不一定看得懂的“无字家书”,村妇却一目了然,因为书读多了,把最初的本能给读没了。
人的右脑是图像脑,左脑是文字脑。在孩子的逻辑思维没发展起来前,他们更喜欢看形象的图。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道理你讲一堆,孩子听不进去,绘本一启发,人家自己就自我约束的道理。
嗯,总结一下就是,读无字书时,你就看到什么就讲什么,遇到实在不知该怎么讲的,那你就提问吧,孩子会帮你讲出来。要知道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更聪明。
对了,我们顺便说下《大卫,不可以》这本书其实还传达给孩子一个什么理念呢?还记得最后,妈妈说:“大卫乖,到妈妈这里来”吗?这无形中告诉孩子,即使你很淘气,即使你经常惹妈妈生气,但妈妈依然爱你!
这是涵涵后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最后问我:“妈妈,大卫的妈妈没有嫌他不乖是不是?”,噢,我才恍然大悟,真的耶,原来孩子比我们理解的更深刻,他们的心思更细腻。
读绘本时,孩子比我们更仔细。比如我读了好几遍《蚂蚁的故事》了,都没发现只有缇娜是有眼睛的,其他蚂蚁都没有。还是涵涵问我为什么时,我才发现的。
还有《可爱的鼠小弟》里,海狮前面画的有胡子,后面有一页没胡子了,这个错误也是孩子们发现的,而不是大人。跟涵涵讲故事时,在讲到后面时,她常常会往前翻,然后问这个图和那个图怎样怎样,这就是在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啰嗦这么多 ,想说的是,无字书只是我们大人会感到头大,对不识字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喜欢读图,有没有那些文字都无所谓。
4. 再说说阅读与精读
孩子们喜欢让大人重复讲一本故事,特别是小一点的孩子。因为他们都喜欢自己熟悉的东西,然后也喜欢不断地去验证,噢,跟自己记忆中的故事情节是吻合的。
在最初我给涵涵重复读故事的时候,我哪一个词说错了,她会立马指出来,我当时很惊诧孩子的记忆力原来这么好。
那念书式的读完几遍后,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一些问题。比如说,当我和涵涵一起读到《弗洛格今天很安静》时,因为之前读过,我会问她,“为什么弗洛格今天很安静啊?”
其实,我当时已经忘了为什么了,因为很久没读。涵涵却很快地回答出来了,因为弗洛格失声了,所以他说不出话来了,小鸭还以为弗洛格不理她,后来小猪说弗洛格不是故意的,最后他们找到了兔子,兔子查了书,说要喝点蜂蜜水,他们还一起画画了。
你看,我们简单地一启发,孩子就巴拉巴拉说完了,复述故事的能力,多么可贵啊。
现在我每次跟涵涵一起读绘本,一本讲下来就需要半个小时,因为她会不停地问“为什么?”,特别是读第二遍和第三遍时。孩子就拉着我不由自主地精读了。
一开始她爸爸会感到很烦,崩溃地问:“你到底要不要听我讲啊?讲完了再说好不好?”
我就劝他,孩子有问题证明在思考,多么好的习惯啊,难道你希望孩子只是耳朵在听,脑子不动?
现在让我想,涵涵这种“十万个为什么”的嗜好,会不会是跟我的启发有关系,我也想不起来,因为很多东西,都是润物细无声的,特别是学习这种事儿。
所以,单纯地为读而读,那起到的作用会很小。我们提问题,跟之前所说的读绘本没必要延伸,总结中心思想并不矛盾,因为启发性的提问,跟带目的性的功利性提问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们院长学了NLP之后,告诉我,以后有了孩子一定要不停地问他:“还有呢?还有呢?还有呢?直到孩子说没有了!”,后来我就喜欢问涵涵还有呢?可能如今她变成“行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离不开这点原因吧。
5. 角色扮演读绘本
有时候,我们还可以跟孩子分角色朗读绘本。这是建立在读完一遍或者几遍之后,我去年跟涵涵去他们电视台讲故事时,就分角色扮演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我发现角色扮演后,孩子更加熟悉这个故事,甚至能一个人复述出来,这无疑锻炼了她的记忆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还有语言表达能力。
绘本中有很多对话式的,都特别适合拿来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比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等。
6. 鼓励孩子翻页、提问和评论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每本书中都有他最喜欢的那一页。我们在给孩子亲子阅读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翻页,或者鼓励孩子提问或评论,以此来加强孩子的参与感。
人总是会爱上自己能参与其中的事情,上上个周末,我带涵涵去农家体验生活,在捡鸡蛋的环节,每个人可以拿回一个捡到的鸡蛋。捡回来后,涵涵不停地问啥时候给我煮鸡蛋吃。整个归途中,也不时地问鸡蛋还在不?煮好后,竟然连她不喜欢吃的蛋黄都吃掉了,一口不剩,因为孩子参与了!亲子阅读也是一样,一定要让孩子有参与感,这样他才会爱上这件事。
7. 让孩子听读时看到画面
有的家长觉得亲子阅读很重要,那好,我每天就给宝宝读书听吧。这样做虽然也有效果,但却不太好。我们可以把孩子抱起来,让他坐到我们的大腿上,这样孩子在听读时会看到画面。这样的阅读会更有意义。
8. 不要强迫孩子阅读
别人强迫你做的事,你内心肯定不情愿,就算不得不被迫而做,也是当任务来完成的,绝对不会有半点兴趣。同样,我们强迫孩子阅读,反而会破坏掉孩子本来有的阅读兴趣。
前些日子我出差去听大师讲课,回来后,涵涵奶奶说,“涵涵每天非得听完故事才睡觉,把我为难死了!”
哈哈,你看,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就变得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阅读最高的境界是悦读。就像我每天要写文章,要干工作,晚上坚持阅读,争取两天一本书一样,因为读书能带给我愉悦,不读书我会难受。
所以,最开始,我们一定要趁着孩子状态好的时候,去做亲子阅读,比如睡前,比如午睡醒来,比如刚吃饱饭时,哪怕最初只能坚持3分钟,慢慢地就会变成一种好习惯。
PS:愿我今天的絮絮叨叨,能够给妞儿们在亲子阅读上,带来或多或少的启发,这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体会到读书乐趣的心愿。
再PS:接下来我还会写一些大家常见的困惑,比如:
·家里人总是反对买书,理由是这么小的娃,他能看得懂吗?
·怎样选适合自己孩子的书,何谓适龄适性?
·怎样读书对以后的学习帮助更大?
敬请期待!
作者简介
涵涵妈,高级育婴师,爱看书爱研究的妈妈。推崇接地气儿的育儿理念,分享最实用的育儿方法。关注宝宝喂养、性格培养、早期教育、亲子阅读等。育儿路上我们携手同行,让更多妈妈少走弯路!
【更多实用育儿文章,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涵涵妈聊绘本(qinlingyewei521),我们推崇接地气儿的育儿理念,传播最实用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