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总有人夸奖我的文章写得好,甚至曾经还有文艺小青年向我请教如何写好文章,实际情况却是,我自己根本不知道到底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文章,我的文章都是凭自己感觉去写的,一气呵成,到底写得怎么样,自己也不清楚,只是表达了自己当时的情绪与感想,如此而已。一直被夸奖,人就容易自以为真,试着投了几次稿,然而每次都是石沉大海,这时才知道,其实,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写文章。
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我开始反思,到底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章?将我目前写文章的水平从“一般意义上的好”提升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的层次。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似乎找到了一点端倪,不知道对不对,但我想记录下来,遵照执行、对照检查、修正提高,再反思,如此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好”的一个层次,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满足各位点赞的亲朋好友的期待。
学写文章之前,先要从理论方面来充实自己,了解掌握文章的体裁分类、文章结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写作者的高度,很多人都不重视理论的重要性,觉得套路太多,没个性,写不出自己的风格,毕竟现在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但是,没有理论的支持,就有如盲人没拐棍一样,寸步难行,写作者必须引起重视。
文章的类别有哪些?大致罗列一下,文章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类别,每种体裁有不同的写作规范,必须详细了解与掌握,如记叙文以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等为主;说明文则以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为主;议论文则以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为主,有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诗歌:诗、词、曲、民谣等。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关于各种体裁的详细介绍,可自行上网搜索查找,在此不做展开。
每种类型的体裁都有不同的写作特点,有不同的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织和安排。分析文章结构,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的安排。具体来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分析文章的总体组织安排,也可以分析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的组织和安排上所起的作用。文章思路,是作者行文时思考的线索、路径和脉络,始终贯穿在文章中。把握文章思路,即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逻辑顺序。一般而言,通过分析文章的意义段,可以大致梳理出文章的思路。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我们在写作时,首先要确定文章遵循的是哪一种结构方式,同时注意不同文体文章的结构安排特点: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等,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结构全文: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结构全文。然后注意过渡句、中心句等。最后注意表示结构的一些标志性语言,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对比、衬托(映衬)、顶针(顶真、连珠)、移用、通感、婉曲、回文、呼告、互文等。
理论可能太枯燥了,而且很空洞,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掌握,没关系,我们可以试着从分析、解剖范文入手,体会真正的好文章是如何写就的。我们可以找出各种体裁的范文来分析、体会、临摹,就像学绘画、写字一样,先拿大师的名作来临摹,慢慢地就会将空洞的理论领会透彻,每当你会心一笑或恍然大悟的时候,就是你感悟、体会到了大师精髓的开心时刻。比如说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郭沫若的诗歌《女神》等;冰心的儿童文学《小桔灯》等;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等;我们可以拿那些空洞的理论与真实的名作来对照分析,再拿自己平时写作的情况来对照比较,就会发现自己哪些方面是欠缺的、功力不够需要加强的,再针对性地补齐短板,通过不断地练习,就会朝自己的目标不断地迈进。
关于写作,我觉得清朝袁枚的“文似看山不喜平,语不惊人死不休”概括得很到位,写作最关键的是中心思想的确定,这是统率整篇文章的灵魂,文章写得如何,关键在于中心思想,确立中心思想时,立意要新颖,不落俗套,要善于独辟蹊径,从他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或角度来观察、思考,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给人耳目一新、吸引眼球的效果,使读者愿意读、爱读。这就是袁枚所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也跟我们公司张总强调的
“做得比别人更强更好很难,但做到与别人不一样很容易”类似。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多思考,平时善于积累,比如针对同一个题目或题材,要求自己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写作,经过类似的不断的练习与积累之后,就会发他人之未发,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引人入胜。当然,平时也要有意识地训练、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突破思维的局限。
中心思想需要语言来表达,需要语言作为载体来表现,那怎样才能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呢?那就是语言要有冲击力,要有力量感,能准确表达所要传达的观点、思想,切忌词不达意,平淡无奇,要做到使人惊、使人思、使人感、使人动,触动人的灵魂深处,激发人的反思,让人受到感动从而行动起来。美文肯定离不开美妙的文字、词句。这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欣赏、玩味、模仿那些撞击你灵魂深处的文章是怎么行文的,是如何遣词造句的。
针对学写文章的人来讲,最好设计一些写作模板,写作模板就是所谓的谋篇布局,各种体裁的写作模板都设计几个,将文章的骨架先立起来,写作时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写作模板。这样写作的时候就会收放自如,详略得当,中心思想提炼完,就知道文章要分成几段来写,各段大概要写多少字数,哪些地方要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就像画画一样,胸有成竹,自然下笔有神。这样写作起来才会有章法可循,思路清晰,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正如兵家所言“战端未开,胜负已分”。高手与低手的差别就在于此,需要我们学写文章的人细细思索,慢慢体会。
最后,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一气呵成的名作不是没有,但是,绝大部分的名作都是经过不断地修改而改出来的,我印象最深的是茅盾先生应家乡人民的请求所写的《可爱的故乡》,其手稿就存放于茅盾先生的故居乌镇,这篇手稿凌乱不堪,到处是修改符号和箭头,简直比一个小学生写得还要乱,试想一下,一代文坛巨匠尚能如此反复地、认真地修改自己的文章,怪不得能写出流芳后世的美文。这种力求完美的精神值得我们虚心学习。很多人文章一写完就不管了,这样哪里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呢?想想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推敲精神,想想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炼字典故,可见无论古今,要想写出好文章,没有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怎么可能会写出传世的好文章呢?
当然,写作章法众多,犹如武林有各大门派帮会一样,我只是记录了自己关于写作方面的点滴感悟,仅供参考。但正所谓“万流入海,万法归宗”,或许有异曲同工之妙亦未可知。
��q��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