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
时间从未停下,在人生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步履不停。
是枝裕和根据自己的小说拍成的电影《步履不停》,讲述了横山小镇一个普通家庭一天里的生活琐事,从而牵引出这个家庭过去几十年间的其他事情,展示了导演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
电影里的父亲恭平是个医生,拥有自己的小诊所,当时已退休。长子纯平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却在15年前为救落水儿童溺亡。次子良多不听父亲的安排当医生,执意离开家到异地当起了绘画修复师,却遭遇失业,困顿的良多与带着孩子的由里香结婚,相互扶持,继续生活。适逢纯平忌日,良多和姐姐千奈美带着家人分别回到家中,电影正是从这里拉开序幕的。
人间烟火的气息,代代步履不停。家人团聚,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所有的情节都是在日常生活细节中一点点展现出来的。电影的很多场景都设在厨房,良多一家还在回来的路上时,母亲就开始在厨房忙碌了,切菜、煮肉、腌菜、剥豆……女儿也在一旁帮忙,和母亲絮絮叨叨聊着家常。父亲则独自外出散步,遇到邻居停下寒暄几句,夏日浓荫里有清脆鸟鸣。待一家人团聚,人物的活动也始终在做饭、吃饭、洗澡、聊天等日常生活中展开。
这个家庭就像一条冰封的河,表面平静祥和,但深处潜伏着矛盾的暗流。父亲和良多之间有着因意见相左而造成的隔阂与疏离,他们之间的交流很少,甚至因为父亲引导由香里的孩子当医生,良多还很生气地冲撞父亲。良多不满母亲每年在纯平忌日都要请纯平救下的那个人来,认为这是对那个人的折磨,母亲却坚持要这样做。母亲不满女儿不工作,女儿却盘算着一家人搬回母亲这儿住,母女之间小小的矛盾似乎不影响她们在一块儿唠嗑。母亲对良多娶了带孩子的单身母亲不满,却又对儿媳客客气气,还送她和服,希望儿媳能再生一个孩子,儿媳不满婆婆只给良多准备睡衣不给自己的儿子准备,却也只是对良多发发牢骚。饭桌上,由于聊到流行歌,母亲去拿了唱片放了一首歌,引出了父亲恭平年轻时一段风流韵事,隐忍的母亲藏了多年的心事也只是隔着门板和丈夫说了三言两语……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母女之间、婆媳之间、夫妻之间,其实都有着微妙的关系,有矛盾却又不影响亲情。
这就是家庭,家人之间有矛盾,有疏离,有平淡,但也有责任、牵绊、温暖。所以生命荒凉的本质之上,有夏日的紫薇花美好地盛开。
在琐碎的生活中,生命不停的在循环。比如电影中黄蝴蝶的细节。母亲和良多一家去探访纯平墓地,母亲给墓碑浇水,回来的路上遇到黄蝴蝶,母亲说白蝴蝶冬天不死,第二年就变成了黄蝴蝶。三年后良多的父母去世,良多带着一家人来探访墓地,重复着母亲做过的动作,回去的路上也遇到了黄蝴蝶,他用母亲当年说过的话给女儿讲黄蝴蝶的故事。人生代代无穷已,就像由香里对她的儿子说的:“人并没有真正死去,你父亲就在你心里,成为你的一部分”。
这或许也是是枝裕和借电影表达双亲去世后的一种感受,一种安慰,一种开脱。
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为何总是慢一拍?无论我们多么小心翼翼,人生终会错过一些事情”。
慢一拍的事情,比如母子俩闲谈中说到的那个相扑的名字,当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出,直到坐上回家的列车良多才想起来,母亲也是在回家的路上才想起。还有直到父母去世,良多没和父亲一起去看过足球赛,没开车载过母亲去购物,母亲也没能看到他有了自己的孩子,尽管这些都是父母生前的愿望。
就算步履不停,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也总有一些遗憾。
是枝裕和在父母离世后,都曾感到悔恨。为自己曾与父亲的疏离,为“没能为母亲做些什么”,而拍这部电影也正是始于他内心的悔恨。
有句话说,你成长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尽管步履不停,但在子女与父母之间,总还是会有那么一点来不及。无论我们怎么做,遗憾都是无法避免的,这是我们无能为力的现实。
爱的征途上,步履不停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对于父母亲人,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总有一些遗憾,所以,在爱的征途上,我们更需要步履不停。
宋代冯取洽有词云:“劫劫长存,生生不息,宁极深根秋又春”,劫劫长存,生生不息,生命不断在循环。父母也曾是孩子,孩子也终将成为父母。我们也只能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一些理解和陪伴,尽可能地减少些遗憾。
如果有些事情已错过,已来不及,那就像《无问西东》里的陈鹏对李想说的那样:“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吧!”
在爱的征途上,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