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这句话在生活中很常见,人们喜欢把它作为一条标语醒目地挂在“生活”的面前。但我们大多数人只知道它表示一个正向的意思,并不知道它的深层含义,也就没有对人们的日常所作所为产生影响。而这句被大家所熟知的话出自《道德经》,老子在里边写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又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老子提倡大家要学会观水悟性。那为什么悟道人的品性跟水有关呢?细读《道德经》,我们大概就能知道两者间的关联性了。老子的观点是,水滋养众生,让树木开始生长,草开始发芽,但它不为自己争夺任何利益,具有善利万物的特点。另外,水善利万物的同时,又非常安静地居众人之所恶。人总是在往高处走,喜欢地位被抬高,享受大家的尊敬和仰视,而水恰恰相反,水则是往低处流,总是处于最低洼,也就是人最讨厌的地方。这正是我们当代人应该向水学习的地方,把自己的位置放得非常低,安安静静的不为自己争夺任何利益,坦然面对一切,并摈弃所有的浮躁。
同时,老子在书中还告诉我们做事要像水一样具有水德。老子说做事的品性要“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而这正好接近于水的品性,最高境界的善都应当像水那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沉静,待人善于真诚,行动善于掌握时机。正因为上善的人像水一样与万物无争,活得才更加通透,没有烦恼。
老子以水为喻,从水的品德出发,阐述了圣人的高贵品质和处世原则。水的特性接近于道的特性,而圣人的特性就是水的特性,老子认为圣人与世无争,就要顺应自然法则,只有效仿自然,按规律办事,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才不会产生忧虑。“上善若水”启迪我们做一个清纯如水、纤尘不染的人,永远保持健康的体魄;启迪我们即使处于艰苦的环境,也应该安贫乐道,尽自己所能发出一份光和热。
除此之外,水能以柔克刚。水性尽管偏柔弱,但这种柔弱会聚集巨大的能量,变得异常刚烈。俗话说:水滴石穿。此非力使然,恒也。正是由于水不舍昼夜,持之以恒,才能把石头如此坚硬的物品击穿。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水也不例外,它既能载舟,又能覆舟;既能利万物,又能摧残生命。“道”应该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我们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理解。老子在文中也只是认为水德接近于道,并不等同于道。即便是具备高尚品德的人也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都应该像水一样,流淌于世间各处滋养万物,洗涤污垢,并源源不断的滋润万物而不求回报。
上善若水。